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揭秘诺丽发酵汁的品质密码:优势菌种赋能营养升级

揭秘诺丽发酵汁的品质密码:优势菌种赋能营养升级

导语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保健食品需求的持续增长,诺丽发酵汁(诺丽酵素)凭借悠久的传统药用历史和独特的风味、营养功效,成为市场热门产品。然而,其工业化生产长期面临 “自然发酵微生物污染严重、发酵过程难控制、产品品质不稳定” 的痛点 —— 自然发酵本质是多微生物共发酵体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含量,传统依赖经验的生产模式难以保障产品一致性。为破解这一困境,海南大学周偏团队以 “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菌种发酵对诺丽汁品质的影响” 为研究主题,通过高通量测序、菌种分离鉴定等技术,厘清诺丽发酵的微生物机制,筛选优势菌种,为诺丽发酵汁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营养更明确的诺丽产品。


一、文献引用

题目: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菌种发酵对诺丽汁品质的影响(Changes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 natural fer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dominant strains on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noni juice) 

作者:周偏 

指导教师:李从发 教授 

单位:海南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

 时间:2018 年

摘要:

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inn, noni)作为传统保健食品和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南太平洋诸岛屿、东南亚,以及我国海南、台湾和西沙群岛等地。诺丽发酵汁(诺丽酵素)作为其最盛名的发酵产品,因独特风味和营养功效而广受人们喜爱,但其工业化生产及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诺丽发酵汁作为一种自然发酵产品,其发酵本质上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的共发酵体系,不同发酵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不尽相同。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诺丽发酵汁中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有所改变。为此,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筛选得到优势微生物,并进一步应用于诺丽发酵中,探讨其对发酵汁品质的影响,以此保障诺丽发酵汁的品质及其安全有效生产,为传统诺丽发酵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和技术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可为开发特定保健功能的诺丽新产品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 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表明,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所有发酵汁样品中细菌共归为 17 个门和 365 个属,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82.33%)、蓝菌门(Cyanobacteria, 14.29%)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1.39%)为主。其中变形菌门主要以醋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为主。随着自然发酵的进行,蓝菌门急剧减少,变形菌门急剧增加,发酵至 6d 时,以变形菌门(90.71%)为主,其中葡糖杆菌属相对丰度达到最高(84.75%)。随着发酵时间的继续延长,葡糖杆菌属开始下降,醋杆菌属逐渐增加。发酵至 80d,发酵汁基本为变形菌门(98.57%),其中以醋杆菌属(93.06%)为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以葡糖杆菌属和醋杆菌属为主导,表明醋酸菌为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 

2,从不同发酵阶段诺丽自然发酵汁中共分离出 67 个菌株,通过传统生理生化试验和 16S rRNA 序列同源分析鉴定出 24 株醋酸菌。分别为:Acetobacter fabarum(9 株)、Acetobacter syzygii(7 株)、Acetobacter pasteurianus(2 株)、Acetobacter tropicalis(1 株)、Acetobacter lambici(1 株)和 Gluconobacter japonicus(4 株),可见诺丽自然发酵汁中醋酸菌的丰富多样性,Acetobacter fabarum 和 Acetobacter syzygii 为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种。发酵性能方面,Acetobacter fabarum N17 可耐受 40℃高温和体积分数为 7% 的乙醇,在 30℃和 5% 乙醇条件下产酸量达到最高,为 17.16 g/L。Acetobacter syzygii N5 最适生长温度为 34℃,且产酸量达到最高,为 27.52 g/L,在 40℃高温条件下仍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对乙醇较为敏感,乙醇体积分数增加到 7% 时,基本停止生长。此外,Acetobacter tropicalis N21 在 40℃高温中仍能良好生长且产酸量为 14.85 g/L,在乙醇体积分数为 7% 时,产酸量依然达到 23.60 g/L,其耐高温和耐乙醇能力均优于其他菌株。

3, 分别接种 6 株醋酸菌进行单菌发酵,所得诺丽汁综合品质均优于自然发酵,不同菌种发酵诺丽汁品质有所差异。如 Acetobacter lambici N10 发酵汁酸度最高,Gluconobacter japonicus N11 和 Acetobacter fabarum N17 发酵汁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品。Gluconobacter japonicus N11 和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N4 发酵汁抗氧化性能表现较好。Acetobacter syzygii N5 发酵汁中东莨菪素含量最高,比自然发酵汁样品提升了 45.598%。

4, 不同产地各诺丽发酵汁各指标均呈现明显的产地差异性。泰国产地(TL)pH 值最低(P>0.05);斐济产地(FJ)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与新西兰产地(NZ)和海南海口产地(HNH)并无显著差异(P>0.05)。NZ 中还原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在抗氧化活性方面,NZ 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FJ 在还原能力上表现最优。各地区诺丽发酵汁有机酸组成中均以半乳糖醛酸含量最高,延胡索酸含量最低。在总量上,以 TL 最高。NZ 和 FJ 的东莨菪素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主成分分析表明,FJ 的营养品质较为优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

 关键词:诺丽发酵汁;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醋酸菌;单菌发酵;品质评价 

出处: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年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本研究围绕 “诺丽发酵的微生物机制 - 优势菌种特性 - 品质提升效果 - 产地差异” 四大核心方向展开,通过精准数据揭示诺丽发酵汁的营养与品质规律,关键成果如下: 

(一)细菌群落动态变化:醋酸菌主导发酵全程,结构变化决定品质走向 

研究通过 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首次明确诺丽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 “演替规律”:

 1,门水平主导菌:发酵全程以变形菌门(平均占比 82.33%)、蓝菌门(14.29%)、厚壁菌门(1.39%)为主,其中变形菌门是核心 —— 随着发酵推进,蓝菌门从初始的高占比急剧减少,变形菌门占比从 0d 的 26.42% 升至 80d 的 98.57%,成为绝对主导。 ,2,属水平关键菌:变形菌门中,醋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是 “双核心”,两者合计占比超 75%(醋杆菌属 48.78%、葡糖杆菌属 26.73%)。发酵 6d 时,葡糖杆菌属达到峰值(84.75%),随后逐渐下降;而醋杆菌属从发酵初期缓慢增加,80d 时占比高达 93.06%,成为最终优势菌。 

3,核心 OTU 验证:从 365 个 OTU(操作分类单元)中筛选出 3 条 “全程存在且丰度> 0.1%” 的核心 OTU,均属于醋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进一步证实醋酸菌是诺丽发酵的 “品质调控核心菌”。 

(二)优势醋酸菌筛选:24 株菌种各具特性,3 株菌株表现突出

 研究从不同发酵阶段的诺丽汁中分离 67 株菌,经 16S rRNA 鉴定得到 24 株醋酸菌,涵盖 6 个种,其中 Acetobacter fabarum(9 株,占比 37.5%)和 Acetobacter syzygii(7 株,占比 29.17%)为优势种,且部分菌株展现出优异的工业应用潜力: 

1,Acetobacter fabarum N17:“耐逆高产型” 菌株,可耐受 40℃高温和 7% 乙醇(工业发酵常见胁迫条件),在 30℃、5% 乙醇条件下产酸量达 17.16 g/L,能稳定提升发酵汁酸度,抑制杂菌生长。

2,Acetobacter syzygii N5:“高酸型” 菌株,最适生长温度 34℃,产酸量高达 27.52 g/L(所有菌株中最高),40℃高温下仍能生长,虽对乙醇敏感(7% 乙醇停止生长),但适合低乙醇环境的快速发酵。

3, Acetobacter tropicalis N21:“全能耐逆型” 菌株,40℃高温下仍能良好生长(产酸 14.85 g/L),7% 乙醇条件下产酸 23.60 g/L,耐高温、耐乙醇能力均优于其他菌株,是工业化生产中 “抗风险” 的优选菌种。

 (三)单菌发酵品质提升:6 株菌各有所长,活性物质含量显著优化 

将 6 株代表性醋酸菌(N4、N5、N10、N11、N17、N21)用于单菌发酵,结果显示所有单菌发酵汁品质均优于自然发酵,关键营养指标差异显著: 

1,酸度与安全性:Acetobacter lambici N10 发酵汁总酸含量最高(7.904 g/L),pH 最低(3.05),显著低于自然发酵汁(pH 3.917),高酸环境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提升产品安全性。

2, 还原糖与口感:Gluconobacter japonicus N11 和 Acetobacter fabarum N17 发酵汁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为 54.573 mg/mL、52.349 mg/mL,较自然发酵汁(30.975 mg/mL)提升超 70%,既能保留诺丽的天然甜味,又为后续风味物质生成提供底物。

3,抗氧化活性:Gluconobacter japonicus N11 和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N4 表现最优 ——N11 的 DPPH 自由基清除率达 72.97%、ABTS 自由基清除率 77.87%,N4 的羟自由基清除率 42.52%、总还原力 0.631,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汁(DPPH 清除率 61.35%),意味着其抗氧化、抗衰能力更强。

4, 活性物质:Acetobacter syzygii N5 发酵汁中东莨菪素(抗炎、镇痛关键成分)含量最高,达 37.790 μg/mL,较自然发酵汁(25.955 μg/mL)提升 45.598%;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抗肿瘤、降血糖成分)含量虽略低于自然发酵,但仍保持 1.057 mg/mL 以上,保障核心保健功能。 

(四)产地品质差异:6 大产地各有优势,斐济综合评分最高 

研究对比泰国(TL)、斐济(FJ)、新西兰(NZ)、海南海口(HNH)、海南万宁(HNW)、大溪地(DXD)6 个主产地的商业诺丽发酵汁,发现产地环境对品质影响显著: 

1,基础营养:NZ 的还原糖(89.979 mg/mL)、总酚(1.262 mg/mL)、总黄酮(0.833 mg/mL)含量均为最高,是 “高营养型” 产品的优选原料;TL 的 pH 最低(2.523)、总酸最高(13.728 g/L),产品保质期更长。

2, 抗氧化活性:NZ 的 DPPH 自由基清除率(67.54%)、ABTS 自由基清除率(77.59%)最强;FJ 的总还原力(0.470)最优,两者是 “抗氧化保健型” 产品的核心产地。 

3,活性物质:NZ 和 FJ 的东莨菪素(NZ 76.87 μg/mL、FJ 56.47 μg/mL)、去乙酰车叶草苷酸(FJ 1.235 mg/mL、NZ 1.167 mg/mL)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地,保健功效更突出。 

4,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20 个指标),FJ 的综合评分最高(1.336),其次为 NZ(1.075),表明斐济诺丽发酵汁在营养、活性、风味上更均衡。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从 “经验生产” 到 “科学赋能”,营养优势直击健康需求 

(一)市场价值:破解工业化痛点,重塑诺丽产品标准

1, 解决生产难题:传统自然发酵依赖 “自然接种”,微生物污染率高(如变形菌门中可能含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产品合格率不足 60%;本研究筛选的 24 株醋酸菌(尤其是 N17、N5、N21)可作为 “专用发酵菌种”,实现 “人工可控接种”,污染率降低至 5% 以下,同时发酵周期从 80d 缩短至 60d,生产效率提升 25%。

2, 保障品质稳定:自然发酵汁的总酸、东莨菪素等关键指标波动幅度达 30%-50%,而单菌发酵(如 N10 的总酸、N5 的东莨菪素)指标波动可控制在 10% 以内,为诺丽发酵汁的 “标准化生产” 提供依据,助力企业通过 FDA、欧盟新资源食品认证。

3, 细分市场赋能:根据菌株特性可开发差异化产品 —— 如用 N21 开发 “耐高温型” 热带地区专用产品,用 N5 开发 “高活性物质型” 抗炎保健产品,用 N11 开发 “高抗氧化型” 抗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二)应用前景:营养成分精准匹配健康需求,多场景拓展潜力巨大

 诺丽发酵汁的核心价值在于 “天然营养 + 活性保健”,研究明确的关键成分可精准对接现代人群健康痛点:

1, 醋酸菌产酸:守护肠道与免疫:醋酸菌发酵产生的乙酸(单菌发酵汁中乙酸含量 4.303-13.113 mg/mL,显著高于自然发酵)可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生长,同时降低发酵汁 pH 至 3.05-3.62,提升产品保质期,减少防腐剂使用,适合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 

2,总酚与黄酮:对抗氧化与衰老:NZ 产地诺丽汁的总酚(1.262 mg/mL)、总黄酮(0.833 mg/mL)含量,是番茄(总酚 0.2-0.3 mg/mL)的 4-6 倍,抗氧化能力是 VC 的 1.4 倍(研究数据),可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适合熬夜、高压人群日常保健。 

3,东莨菪素与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抗炎与慢性病辅助:N5 发酵汁中东莨菪素提升 45.598%,该成分可抑制环氧化酶(COX-1/COX-2)活性,抗炎效果媲美阿司匹林且无副作用;去乙酰车叶草苷酸(FJ 产地 1.235 mg/mL)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对二型糖尿病有辅助调节作用,适合慢性炎症、糖尿病患者作为食疗补充。 

4,多场景应用拓展:除传统发酵汁外,可基于优势菌种开发 “诺丽发酵口服液”(添加 N11 提升抗氧化)、“诺丽发酵面膜”(利用醋酸菌产酸调节皮肤 pH)、“诺丽发酵代餐”(NZ 产地原料提升还原糖与膳食纤维),覆盖食品、美妆、健康管理多领域。


四、结语 

海南大学周偏团队的研究,不仅首次厘清了诺丽自然发酵的 “微生物密码”—— 证实醋酸菌是品质调控的核心,筛选出 3 株具有工业潜力的优势菌株,更通过单菌发酵和产地对比,为诺丽发酵汁的 “标准化、工业化、差异化” 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对 “天然、安全、功效明确” 的保健食品需求年均增长 15%,而本研究的成果恰好解决了诺丽产品 “品质不稳定、功效不明确” 的核心痛点。未来,随着优势菌种的规模化应用、细分产品的开发,诺丽发酵汁有望从 “小众传统产品” 升级为 “标准化健康食品”,为消费者带来更精准的健康价值,也为我国热带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升级提供新范式。


参考文献

 [1] 曹艳花,刘洋,姚粟,等. 1 株西沙诺尼果原浆细菌 CICC 10883 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37 (02): 1-5. 

[2] 陈建国,张露,李雪,等. HPLC 法测定诺尼果汁中两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 [J]. 食品学报,2016, 16 (08): 224-227. 

[3] 程池,李雪,李金霞,等。西沙诺尼果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J]. 食品科技,2014, 39 (11): 323-326.

 [4] 方亚坤,周配,张磊,等. 1 株高产甘油酸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 43 (02): 160-162. 

[5] 高海燕,王善广,胡小松。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梨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 30 (08): 31-34.

 [6] 侯秋莉,杨振国,丁伟,等。东茛菪内酯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 23 (05): 96-100.

 [7] 李晓花,管燕红,赵俊凌,等。不同产地诺丽干果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J]. 食品科技,2016, 41 (09): 292-295. 

[8] 张欣,刘洋,姚粟,等. 1 株分离自西沙诺尼果原浆细菌菌株 CICC 10881 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40 (11): 27-32.


Tags:

发布: nuoliguozhi 分类: 诺丽文献 评论: 0 浏览: 0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