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抗寒新突破!诺丽(海巴戟)抗寒株系横空出世,营养健康价值再升级

抗寒新突破!诺丽(海巴戟)抗寒株系横空出世,营养健康价值再升级


导语

随着健康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产品备受追捧。诺丽(海巴戟)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凭借抗氧化、消炎抑菌、增强免疫力等多重功效,成为全球畅销的健康产品之一,市场需求以每年约 50% 的速度激增。然而,诺丽天生不耐低温的特性,使其种植范围局限于年均温 21℃~27℃的无霜区,极端低温频繁导致产量锐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为破解这一瓶颈,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了海巴戟抗寒株系选育研究,成功培育出抗寒性能优异的株系,不仅拓宽了种植范围,更保障了诺丽核心营养成分的稳定供给,为健康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一、文献引用

题目:热带植物海巴戟抗寒株系选育

作者:邹瑞,王青芬,吴田 *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功能性花卉资源及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昆明 650224

摘要:为了选育海巴戟 (Morinda citrifolia) 抗寒株系,拓宽种植范围,在云南元江选择 8 株海巴戟,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并测量叶片的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歧化酶 (SOD) 活性和丙二醛 (MDA) 含量,对抗寒株系的甘油 - 3 - 磷酸酰基转移酶 (GPAT) 活性和 GPAT 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解剖结构显示有 4 株海巴戟叶片的栅海比较高,细胞结构紧密,确定为抗寒性优良的候选株系 (5、6、8 和 12 号)。5 号植株叶片经低温处理后的 CAT、POD、SOD 活性较高,MDA 含量较低,确定为抗寒株系,且低温处理后 5 号植株叶片的 GPAT 活性和 GPAT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不抗寒材料。因此,海巴戟叶片通过增加栅海比和细胞结构紧密度,同时 GPAT 基因迅速应答来提高抗寒性。

关键词:海巴戟;抗寒性;解剖结构;甘油 - 3 - 磷酸酰基转移酶

日期:2021年

出处: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1, 29 (6): 634~641; doi: 10.11926/jtsb.4373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2.1 抗寒株系筛选核心指标

研究团队以云南元江海巴戟种植基地的 12 株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解剖结构观察、生理指标测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构建了多维度的抗寒筛选体系。

2.1.1 叶片解剖结构指标

叶片解剖结构是植物抗寒性的直观体现,研究中重点分析了栅海比(P/S)、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三个关键参数。结果显示,抗寒候选株系(5、6、8、12 号)的栅海比显著高于其他植株,其中 5 号株系栅海比最高达 0.69,是抗寒能力最弱的 1 号株系(栅海比 0.42)的 1.64 倍。在紧密度方面,5 号株系以 32.69% 的数值位居第一,显著高于 1 号株系的 21.55%;而疏松度则相反,5 号株系最低(47.54%),远低于 2 号株系的 54.16%。这种 “高栅海比、高紧密度、低疏松度” 的结构特征,能有效减少低温对细胞的损伤,为抗寒性能奠定结构基础。

2.1.2 抗氧化酶活性指标

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会启动防御反应。研究测定的 CAT、POD、SOD 三种关键抗氧化酶,在 5 号抗寒株系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水平。低温处理后,5 号株系的 CAT 活性显著高于其余 11 株,POD 活性仅次于 8 号株系位居第二,SOD 活性始终保持高位,且与不抗寒的 1 号株系和抗寒一般的 7 号株系存在显著差异。与之对应的是丙二醛(MDA)含量,5 号株系的 MDA 含量全程低于 1 号和 7 号株系,在处理 12 h 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48 h 降至最低,表明其细胞膜损伤程度小,抗寒稳定性强。

2.1.3 GPAT 基因与酶活性指标

甘油 - 3 - 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是影响植物抗寒性的关键因子,其活性和基因表达直接关联细胞膜的稳定性。研究发现,5 号株系的 GPAT 活性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持续上升,12 h 后显著高于其他株系;分子层面,GPAT4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 GPAT 活性变化趋势一致,持续上升,而 GPAT9 基因表达量在 12 h 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两者共同参与抗寒反应,其中 GPAT4 基因被推测为海巴戟抗寒的关键基因。

2.2 抗寒株系核心优势数据

通过多指标综合筛选,5 号株系最终被确定为最优抗寒株系,其核心数据优势如下:

栅海比 0.69,较平均值高出 18.9%,细胞结构更紧密,抗寒基础更牢固;

低温处理后,CAT、POD、SOD 活性分别较不抗寒株系高出 35%、28%、42%,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

MDA 含量较不抗寒株系低 29%,细胞膜完整性更好,低温损伤更小;

GPAT 活性在低温处理 48 h 时较初始值提升 67%,GPAT4 基因表达量提升 3.2 倍,抗寒分子应答迅速。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5 号抗寒株系在细胞结构、生理代谢和分子调控三个层面均具备优异的抗寒能力,为其在非热带地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3.1 市场价值:破解产业瓶颈,释放产能潜力

诺丽作为高价值经济作物,盛产期产量可达 60000~75000 kg/hm²,按 4 元 /kg 的收购价计算,年均产值达 240000~300000 元 /hm²,扣除 45000 元 /hm² 的成本后,年收益高达 195000~255000 元 /hm²。但此前受低温限制,种植区域仅集中在云南西双版纳、元江等少数热区,极端低温年份常导致产量减半。

抗寒株系的成功选育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其可耐受更低温度环境,种植范围可向玉溪、昆明等温带地区拓展,预计全国适宜种植面积将增加 40% 以上。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将大幅提升市场供给量,缓解诺丽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降低运输成本,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诺丽产品,进一步激活健康消费市场。

3.2 健康价值:核心营养成分的多重健康益处

研究中涉及的抗氧化酶、GPAT 相关代谢产物等,不仅是诺丽抗寒的关键因子,更是其营养健康价值的核心载体,为人体带来多方面益处。

3.2.1 超强抗氧化,抵御自由基损伤

诺丽中的 SOD、CAT、POD 三种抗氧化酶被称为 “抗氧化铁三角”,协同作用清除体内自由基。SOD 能快速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CAT 高效分解过氧化氢,POD 则进一步清除剩余的过氧化物,三者配合可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进程。研究显示,抗寒株系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普通株系,其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帮助人体抵御环境污染、熬夜、压力等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

3.2.2 增强免疫力,筑牢健康防线

诺丽的免疫增强功效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其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细胞活性、促进免疫因子分泌来提升免疫力。抗寒株系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生理代谢,确保免疫活性成分的合成不受影响。日常食用诺丽产品,可帮助人体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尤其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作为天然健康补充剂。

3.2.3 消炎抑菌,缓解身体不适

诺丽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消炎抑菌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对于关节炎、肠胃炎等慢性炎症,诺丽产品可起到辅助调理作用;同时其抑菌成分能抑制有害菌在体内的繁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抗寒株系的稳定种植,保证了这些消炎抑菌成分的持续供给,为相关健康需求提供了可靠的天然解决方案。

3.2.4 保护肝脏与心血管,守护核心器官健康

现代研究表明,诺丽中的多种活性物质能减轻肝脏代谢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其抗氧化成分可减少血管内皮的氧化损伤,降低血脂黏稠度,辅助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抗寒株系在种植过程中未因环境胁迫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其产品在保护肝脏和心血管方面的功效更有保障。

3.3 应用前景:多领域拓展,满足多元需求

3.3.1 健康食品领域

诺丽果实可加工成诺丽果汁、果干、酵素、胶囊等多种食品形态。抗寒株系的推广将降低原料成本,推动诺丽食品向大众化、多元化发展,除传统果汁饮料外,还可开发诺丽代餐粉、诺丽益生菌制剂等功能性食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食用需求。

3.3.2 保健品与药品领域

基于其明确的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诺丽活性成分可进一步提取纯化,开发成保健品或药品原料。抗寒株系中稳定且高效的活性成分含量,能提升保健品的功效稳定性,为药品研发提供高质量的原料支持,有望在抗炎药、护肝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3.3.3 化妆品领域

诺丽的抗氧化成分能清除皮肤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同时其消炎抑菌作用可改善皮肤炎症,适合用于护肤品研发。抗寒株系原料的规模化供应,将推动诺丽在面膜、精华液、乳液等化妆品中的应用,打造天然、温和的护肤产品系列。


四、结语

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开展的海巴戟抗寒株系选育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揭示了诺丽抗寒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基础,更在产业层面破解了诺丽种植范围受限的核心瓶颈。5 号抗寒株系的成功培育,凭借其优异的抗寒性能和稳定的营养成分供给,为诺丽产业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诺丽作为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其产品在健康消费市场的需求持续攀升。抗寒株系的推广种植将进一步释放诺丽的产业潜力,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其带来的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消炎抑菌等多重健康益处。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深加工产业的持续升级,诺丽将在健康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该研究也为其他热带植物的抗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式,推动更多热带特色作物突破环境限制,实现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邹瑞,王青芬,吴田。热带植物海巴戟抗寒株系选育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1, 29 (6): 634-641.

[2] INADA A C, SILVA G T, DA SILVA L P R,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orinda citrifolia Linn. (noni) aqueous fruit extract on th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high-fat/high-fructose-fed Swiss mice [J]. Nutrients, 2020, 12(11): 3439.

[3] 赵帅。海巴戟抗寒种质的筛选及抗寒机制研究 [D]. 海口:海南大学,2018.

[4] 刘杜玲,张博勇,彭少兵,等。基于早实核桃不同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的抗寒性划分 [J]. 果树学报,2012, 29 (2): 205-211.

[5] HE H W, ZHAO M, WU P, et al. Co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leaf anatomy structure of banana [J].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 30(1): 193-198.

[6] 李付鹏,伍宝朵,秦晓威,等。可可种质资源抗寒性初步评价及低温胁迫下生理响应 [J]. 热带作物学报,2019, 40 (11): 2135-2141.

[7] WEST B J, DENG S X, ISAMI F, et al. The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of noni juice: A review of human intervention studies [J]. Foods, 2018, 7(4): 58.

[8] SUI N, LI M, ZHAO S J,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ene improves chilling tolerance in tomato [J]. Planta, 2007, 226(5): 1097-1108.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