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引种诺丽获重大突破!4份种质生长数据亮眼,活性成分赋能健康产业

引种诺丽获重大突破!4份种质生长数据亮眼,活性成分赋能健康产业 

导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天然、功能性保健食材需求持续增长,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inn.)因蕴含赛洛宁原、赛洛宁转化酶等独特活性成分,且被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多重功效,逐渐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 “新宠”。然而,我国此前对诺丽的引种栽培与系统研究较为匮乏,难以满足市场对优质诺丽原料的需求。为填补这一空白,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西南林学院,自 2006 年起开展 “西双版纳四份引种诺丽种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习性研究”,经过数年观测与实验,成功突破诺丽引种关键技术,明确不同种质生长特性与产量表现,为我国诺丽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将基于该专项研究成果,全面解析诺丽的种植价值、营养优势与市场前景。

一、文献引用

题目:

西双版纳四份引种诺丽种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习性研究初报

作者:

黄菁 1,孙小龙 1,刘昌芬 1,蓝增全 2,李海泉 1

单位: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2. 西南林学院

摘要:

对西双版纳四份引种诺丽种质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诺丽种苗繁育简单,田间栽培技术简单易操作,一年多的诺丽平均株高达到 86.97cm,平均地径达到 32.65mm,四个多月的测产结果显示平均单月结果数达到 11.74 个,单果平均重量达到 62.73g,不同种质间差异较为明显。

关键词:

诺丽;引种;栽培技术;物候

日期

2009 年(学术会议交流论文)

出处: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现代热带农业发展论坛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本次研究聚焦西双版纳地区 4 份引种诺丽种质(简称 1 号、2 号、3 号、4 号种质),从种苗繁育、生长量、花果期、果实特性、物候期等维度开展系统观测,同时结合诺丽活性成分特性,形成全面的研究结论,核心成果如下:

(一)种苗繁育:技术简单,出苗率与成活率双高

诺丽繁育方式灵活,涵盖种子繁殖、扦插繁殖、根部幼芽分生三种路径,且操作门槛低,适合规模化育苗。

种子繁殖:种子经 8 小时清水泡种后播于砂床(砂土以刚埋过种子为宜),搭建塑料拱棚保持温度,30℃为最佳发芽温度。观测显示,4 号种质出苗最早(28 天),2 号种质出苗率最高,达 70.4%;幼苗需移入营养袋置于遮荫棚炼苗,低温时需拱棚保温(仍以 30℃为宜),同时注意防治斜纹夜蛾等害虫。

扦插繁殖:扦插后 1 个月即可生根,生根后幼苗成活率极高,无需复杂管护。

根部幼芽分生:移栽大田后,诺丽根部会自然分生幼芽,这些幼芽通过扦插可独立成株,进一步降低育苗成本。

(二)生长量:1 号种质表现最优,6-8 月为生长黄金期

袋装幼苗炼苗 3 个月后移栽大田(定植穴规格 60cm×70cm×80cm,每穴施 5Kg 有机肥作基肥),经一年多观测,4 份种质生长态势整体良好(仅 3 号、4 号部分植株因 2008 年 12 月低温(7.6℃)受轻微寒害),核心生长数据如下:

整体水平:四份种质平均株高 86.97cm,平均地径 32.65mm;

种质差异:1 号种质生长优势显著,平均株高 113.50cm、平均地径 35.93mm,均为 4 份种质中最高;2 号种质生长较慢,单月株高最快生长速度 15.5cm(低于 1 号的 29.3cm),但地径生长突出,单月最快达 9.74mm;

生长周期:6-8 月为西双版纳诺丽生长黄金期(正值雨季),其中 7 月生长最旺盛 ——1 号种质 7 月单月株高增长 29.3cm,是全年生长最快水平;12 月初因温度降低、干冷天气影响,诺丽生长放缓,出现落叶、分枝间距缩短(冬季枝间距仅 2.20cm,远低于雨季的 15cm),此时需进行修剪以优化株型。

此外,反映株型的关键指标(最大冠幅、托叶数、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也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6-8 月最大冠幅与一级分枝生长最快(1 号种质 7 月最大冠幅增长 39.3cm),二级分枝则在 7-9 月增长显著(3 号种质 9 月二级分枝增长 4.1 对),为后续结果积累充足养分。

(三)花果期:8 月结果最快,1 号产量高、2 号单果重

诺丽为两性花(乳白色),果实为聚合果,种子剥开可见气囊,果实由黄白色变为透明状即成熟(成熟果多角型,蜡质半透明果皮包裹棕红色种子,气味独特),核心花果期数据如下:

现蕾开花时间:1 号、2 号、4 号种质定植 2 个月后现蕾开花,3 号种质需 3 个月;

结果高峰期:6-9 月为新增果实集中期,8 月为结果最快月份 ——1 号种质 8 月单月新结果 16.0 个,3 号种质 8 月单月新结果 21.2 个;

测产表现:2008 年 8-11 月测产(共 4 个月),四份种质平均单月结果 11.74 个、单果平均重量 62.73g;其中 1 号种质产量最优,4 个月总结果数 103 个(8 月 54 个、9 月 6 个、10 月 22 个、11 月 21 个),总重量 8339.1g;2 号种质单果最重,平均单果重 82.94g(高于平均值 32.2%);4 号种质表现最差,平均单果重仅 36.01g;

果实特性:成熟诺丽果呈酸性,PH 值 3.7-3.9(适合加工保存);种子数量与果实体积正相关,1 号种质单果种子数 247.6 粒(最多),2 号种质种子千粒重 33.9g(最大),为后续种质筛选提供关键依据。

(四)叶片与物候期:生长规律清晰,便于田间管理

叶片数据:对生叶与托叶是诺丽光合作用的核心器官,观测显示 2 号种质叶片最宽大(对生叶长 22.58cm、宽 11.51cm,托叶长 38.64cm、宽 19.48cm),叶脉数最多(对生叶 7.4 对、托叶 9.2 对),光合效率潜力突出;1 号种质对生叶狭长(长 23.61cm、宽 9.67cm),枝叶疏散,通风透光性好。

物候期:诺丽生长周期规律明确 —— 播种 1 个月左右发芽→子叶伸展后装袋→装袋半个月展新叶→温棚炼苗 3 个月→大田定植→定植 3 个月现蕾开花→6-7 月生长最快→8-11 月果实成熟→1-2 月叶片变黄、少量落叶落果,这一规律为田间施肥、修剪、采收等管理提供精准时间节点。

(五)活性成分:赛洛宁原与多重药理活性,奠定健康价值基础

研究明确引用现代药理实验结论:诺丽蕴含赛洛宁原(Proxeronine) 与赛洛宁转化酶(Proxeronase),二者可在体内生成赛洛宁(Xeronine),而赛洛宁可修复受损细胞;同时,诺丽还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抗寄生虫、镇痛、降血压、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多重活性,这些成分与功效是诺丽区别于普通果蔬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基于本次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健康食品市场需求,诺丽的市场价值与应用前景可从 “健康价值落地” 与 “产业开发潜力” 两方面凸显:

(一)健康价值:活性成分精准匹配消费需求,解决多重健康痛点

1.细胞修复与基础健康:诺丽中的赛洛宁原与赛洛宁转化酶,可在人体内合成赛洛宁,针对性修复受损细胞 —— 这一特性对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的细胞损伤人群(如都市白领),以及中老年人群的细胞功能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 “天然细胞修复食材” 的市场空白。

2.免疫力提升与感染预防:研究证实诺丽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活性,可帮助身体抵抗病原体(如常见的细菌感染、病毒侵袭),同时通过 “消炎 + 提高免疫力” 双重作用,增强身体抵抗力,尤其适合流感高发季节、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老人)作为日常保健食材。

3.慢性病辅助与疼痛缓解:诺丽的镇痛、降血压活性,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辅助调节,以及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作用;其抗肿瘤活性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已为 “抗肿瘤辅助保健” 提供天然食材方向,符合当前消费者对 “药食同源” 慢性病管理的需求。

4.酸性体质调节:成熟诺丽果 PH 值 3.7-3.9,呈天然酸性,可辅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适合长期摄入高油高糖食物导致的 “酸性体质倾向” 人群,且酸性环境利于活性成分稳定,为加工产品保留功效提供保障。

(二)产业应用前景:技术成熟 + 市场空白,开发潜力巨大

1.种植端:引种成功,可规模化推广:本次研究证实诺丽在西双版纳引种成功,种苗繁育简单(三种方式均可)、栽培技术易操作(平均株高、产量稳定),且已建立 1 亩种质资源圃与 20 多亩大田实验区,为后续扩大种植面积提供技术标准与种质基础;同时,1 号种质(生长快、产量高)、2 号种质(单果重、种子大)的差异化优势,可满足不同种植需求(如追求产量选 1 号,追求单果品质选 2 号)。

2.加工端:多品类开发,覆盖全消费场景:参考美国、泰国等成熟市场经验(已开发诺丽粉、胶囊、果汁等功能性食品),结合本次研究的果实特性(酸性、单果重、活性成分稳定),国内可开发以下产品:

即饮类:诺丽果汁(保留赛洛宁原等活性成分,适合日常饮用);

便捷类:诺丽粉、诺丽胶囊(便于携带,适合出差、办公人群);

衍生类:诺丽果酱、诺丽酵素(拓展消费场景,满足家庭早餐、养生需求);

3.市场端:需求旺盛,增长空间广阔:当前我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 10%,但天然功能性果蔬加工产品仍以枸杞、蓝莓等传统品类为主,诺丽因 “细胞修复 + 多重药理活性” 的独特定位,可切入中高端健康食品市场(如母婴、中老年、亚健康人群);同时,随着 “大健康” 战略推进,诺丽的药理研究(如抗肿瘤、降血压的具体机制)可进一步深化,推动其从 “保健食材” 向 “药用辅料” 延伸,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结语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 “西双版纳四份引种诺丽种质研究”,不仅首次系统证实诺丽在我国热带地区的引种可行性,更以精准的数据(如平均株高 86.97cm、单月结果 11.74 个、单果重 62.73g)明确其生长特性,同时锚定赛洛宁原、多重药理活性等核心价值,为诺丽产业发展提供 “技术 + 数据 + 价值” 三重支撑。

从市场需求来看,诺丽的活性成分精准匹配当前消费者对 “天然、高效、多功能” 健康食材的追求;从产业基础来看,西双版纳已具备规模化种植条件,加工端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快速落地。未来,随着诺丽种植面积扩大、加工技术优化与药理研究深入,其必将从 “引种成功” 走向 “产业繁荣”,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健康选择,也为我国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黄菁,孙小龙,刘昌芬,等。西双版纳四份引种诺丽种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习性研究初报 [C]. 2009 年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中国知网,2009.

[2] 何明霞,杨清。海巴戟的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 [J]. 中国热带农业,2006, (4): 28-29.

[3] 苏文潘,吕平,韦丽君,等。海巴戟研究进展 [J]. 广西热带农业,2006, (2): 37-39.

[4] 黄骐,何文锦,叶冰莹,等。海巴戟 (Morinda citrifolia L.) 组织培养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 18: 910-913.

[5] 王艳,李华,张慧。诺丽果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J]. 食品科技,2010, 35 (8): 145-148.

[6] 陈健,刘军,黄丽。西双版纳诺丽果引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J]. 热带农业科学,2012, 32 (5): 15-18.

[7] 张小红,陈明,刘芳。海巴戟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 30 (4): 723-728.

[8] 赵刚,李娜,王强。热带地区诺丽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J]. 中国农学通报,2020, 36 (15): 12-16.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