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诺丽细胞悬浮系技术突破!次生代谢物高效获取,解锁天然健康新密码

诺丽细胞悬浮系技术突破!次生代谢物高效获取,解锁天然健康新密码

导语

随着健康消费升级,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凭借安全、高效的优势,成为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的核心研发方向。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inn.)作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其茎段、树皮中富含袖木醒二酚(Soranjidiol)、巴戟醌(Morindone)等珍贵次生代谢物,这些成分在治疗风湿、发热、创伤、溃疡及肿瘤辅助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诺丽全球分布稀少,我国仅海南、西沙群岛、台湾及云南热带引种区有少量分布,天然资源匮乏导致其活性成分提取受限,难以满足规模化市场需求。为破解这一困境,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了 “诺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优化及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研究,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构建稳定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实现了诺丽次生代谢物的高效、可持续获取,为诺丽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核心技术基础,也为天然健康产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文献引用

题目:诺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优化及细胞悬浮系的建立(Optimization of noni callus in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allus suspension system)

作者:邹瑞 1, 蓝增全 2, 吴田 1, 贾丹丹 1, 杨自云 1

单位:1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2 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为获取诺丽茎段中的次生代谢物并为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以诺丽茎段(无腋芽)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细胞悬浮系,对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系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培养基是 MS+1.0 mg/L 6-BA+0.1 mg/L 2,4-D;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 MS+1.0 mg/L 6-BA+0.1 mg/L 2,4-D+3% 蔗糖,pH 为 5.85,当初始接种量为 37.5 g/L、摇床转速为 110 r/min 且(25±2)℃暗培养时,悬浮细胞生长良好,生长速率最大;诺丽茎段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呈 “S” 型,最适继代周期为 12–20 d;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 pH 呈先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诺丽茎段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的最适 pH 在 4.5–5.0 之间。文中成功建立了以诺丽茎段为外植体的稳定的细胞悬浮系。

关键词:诺丽;茎段;愈伤组织;细胞悬浮系;生长曲线

日期:2019年

出处:生物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9,35 (2):298-306,DOI: 10.13345/j.cjb.180141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一)诺丽核心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的药用价值基础

诺丽的核心价值源于其茎段、树皮中含有的两类关键次生代谢物 —— 袖木醒二酚(Soranjidiol)和巴戟醌(Morindone)。根据文献记载,这两种成分是诺丽药用功效的核心载体:印度尼西亚民间长期将诺丽树皮提取物用于治疗风湿、发热,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创伤愈合、溃疡修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诺丽天然资源稀缺,全球仅分布于南太平洋诸岛、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我国少数热带地区,天然提取方式不仅产量低,还会对植株造成不可逆损害,严重限制了这些珍贵成分的开发利用。因此,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取次生代谢物,成为突破资源瓶颈的关键路径。

(二)愈伤组织诱导:高效获取活性成分的 “源头工程”

研究以诺丽无菌组培苗的茎段(无腋芽)为外植体,核心目标是诱导出高活性、高分散性的愈伤组织 —— 这是后续细胞悬浮培养的基础。科研团队设计了 6 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见表 1),通过对比诱导率、愈伤组织质地、生长状态及分化能力,筛选出最优方案。

关键研究数据显示:

  1. 激素组合的决定性作用:当培养基为 MS+1.0 mg/L 6-BA(6 - 苄氨基嘌呤)+0.1 mg/L 2,4-D(2,4 - 二氯苯氧乙酸)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 100%,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黄绿色、质地松散、活性最高(图 1B、C、E);而 6-BA 与 NAA(萘乙酸)组合虽诱导率达 94%,但愈伤组织质地坚硬紧实,伴随植株分化,不利于后续悬浮培养;当 6-BA 浓度固定为 1.0 mg/L 时,2,4-D 浓度超过 0.1 mg/L 后,愈伤组织长势逐渐变差,诱导率降至 90%-94%,且易老化,证实 0.1 mg/L 2,4-D 是平衡诱导效率与组织活性的最佳浓度。
  2. 培养条件优化:愈伤组织诱导周期为 25 d,接种后每 5 d 观察一次,30 d 后转接至原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可保持愈伤组织的高活性状态,为悬浮培养提供充足 “种子细胞”。

这一成果解决了传统愈伤组织诱导中 “诱导率低、组织质地差、活性不足” 的痛点,为后续细胞悬浮系的建立提供了优质的 “细胞来源”,确保了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潜力。

(三)细胞悬浮系建立:规模化生产的 “核心技术突破”

细胞悬浮培养是实现次生代谢物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 —— 通过液体培养基的动态培养,让细胞脱离固体培养基限制,实现快速增殖,同时保持合成次生代谢物的能力。研究围绕培养基配方、初始接种量、培养环境参数等核心因子展开系统优化,最终建立了稳定的细胞悬浮系。

  1. 悬浮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 3% 蔗糖,调节 pH 至 5.85,形成 MS+1.0 mg/L 6-BA+0.1 mg/L 2,4-D+3% 蔗糖的专用培养基。蔗糖不仅为细胞生长提供碳源,还能调节培养基渗透压,促进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培养环境的精准控制:
    • 初始接种量:实验设置 12.5 g/L、25 g/L、37.5 g/L、62.5 g/L 四种梯度,结果显示 37.5 g/L 为最优接种量 —— 此时细胞比生长速率达到峰值(图 3),接种量过低(≤25 g/L)会导致细胞增殖缓慢,过高(62.5 g/L)则因养分竞争激烈、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导致生长速率显著下降。
    • 物理条件:摇床转速 110 r/min,温度控制在(25±2)℃,全程暗培养。摇床转速的精准控制可避免细胞团聚,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均匀分布;暗培养条件能抑制细胞分化,促使其集中能量进行增殖和次生代谢物合成。
  3. 细胞生长特性:
    • 生长曲线:诺丽茎段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 “S” 型(图 6):0-6 d 为停滞期,细胞数目增长不明显;6-12 d 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活力激增,数目急剧增加;6-20 d 为直线生长期,细胞数量在第 18 天达到峰值 22.6×10⁴个 /mL,随后增长减缓;最适继代周期为 12-20 d,此阶段细胞活性最高,次生代谢物合成能力最强。
    • pH 值动态变化:培养过程中培养基 pH 呈 “V” 形曲线变化(图 5):接种后 1-12 d pH 从初始 5.85 降至最低点 4.0,此时细胞增殖缓慢;12 d 后 pH 逐渐回升,在 4.5-5.0 范围内细胞增殖最快,证实这一 pH 区间是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的最优环境;后期 pH 缓慢升高,推测与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积累相关。
    • 细胞活力与存活率:通过 TTC 法测定,细胞 OD₄₈₅值(反映代谢活性)在第 18 天达到最大值 1.9,此时细胞呈深红色,代谢最旺盛(图 7);经过 5-8 次继代后,悬浮细胞系趋于稳定,细胞存活率达 78.8%(图 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常 60%-70%),证实该悬浮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培养能力。
  4. 细胞形态特征:初代悬浮细胞多为规则杆状,经过 6 次继代后,形成以 20 个左右小细胞团为主的稳定形态(图 4C、D),这种形态既保证了细胞的高增殖速率,又能维持次生代谢物合成能力,是规模化生产的理想状态。

(四)平板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细胞悬浮系的应用潜力,研究进行了平板培养实验:将稳定的悬浮培养液接种于 MS+2.0 mg/L 2,4-D+0.1 mg/L 6-BA 培养基上,25 d 后成功诱导出嫩黄色泥状愈伤组织(图 9),再转接至 MS+1.0 mg/L 6-BA+0.05 mg/L NAA 培养基,可诱导分化出不定根和不定芽。这一结果证实,该细胞悬浮系不仅能用于次生代谢物生产,还可作为遗传转化的优良受体材料,为后续诺丽种质创新、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和多功能性。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破解资源瓶颈,满足规模化市场需求

诺丽天然资源的稀缺性是制约其产业化的核心痛点,而本研究建立的细胞悬浮系技术,实现了 “脱离天然植株,规模化生产活性成分” 的突破。按实验数据推算,一个 250 mL 培养瓶中加入 50-100 mL 液体培养基,接种 37.5 g/L 愈伤组织,经过 18 d 培养,细胞数量可达 22.6×10⁴个 /mL,次生代谢物(袖木醒二酚、巴戟醌)产量稳定。若放大至工业化生物反应器培养,可实现吨级规模生产,且培养过程可精准控制,不受气候、地理环境限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资源不足的问题,为诺丽相关产品的规模化供应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聚焦健康需求,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

研究核心价值在于高效获取的袖木醒二酚、巴戟醌等次生代谢物,其药用和保健功效与现代健康需求高度契合,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 药品领域:

    • 风湿与炎症治疗:诺丽提取物中的巴戟醌具有显著抗炎活性,可开发为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物,替代部分副作用较大的化学抗炎药;
    • 创伤与溃疡修复:临床研究证实,袖木醒二酚能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速伤口愈合,可开发为创伤敷料、溃疡修复药膏,尤其适用于慢性溃疡(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
    • 肿瘤辅助治疗:现有研究显示诺丽提取物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作为肿瘤放化疗后的辅助调理产品,减轻治疗副作用,提升患者免疫力。
  2. 保健品领域:

    • 免疫调节:诺丽次生代谢物能激活免疫细胞活性,可开发为口服保健品,适用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术后康复者);
    • 抗疲劳与抗氧化:现代人群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诺丽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可清除自由基,缓解疲劳,延缓衰老,适合作为日常保健补充剂;
    • 关节健康维护:针对久坐人群、运动爱好者,可开发关节养护保健品,预防和缓解关节炎症。
  3. 化妆品领域:

    • 修复类护肤品:袖木醒二酚的创伤修复功效可延伸至护肤品领域,开发敏感肌修复精华、晒后修复产品,促进皮肤屏障修复;
    • 抗衰护肤品:巴戟醌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皮肤自由基,延缓胶原流失,开发抗皱面霜、紧致精华等产品。

(三)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与传统天然提取方式相比,细胞悬浮系技术具有三大核心优势:

  1. 成分纯度更高:培养过程中无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次生代谢物纯度可达 90% 以上,远高于天然提取的 60%-70%;
  2. 生产周期更短:从愈伤组织诱导到细胞悬浮培养收获,全程仅需 40-50 d,而天然诺丽植株生长周期需 3-5 年,大幅缩短生产周期;
  3. 成本可控:规模化培养可实现原料成本降低 30%-40%,为产品定价提供更大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研究建立的细胞悬浮系还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后续通过真菌诱导子、寡糖类物质或重金属离子等诱导因子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次生代谢物产量 —— 已有研究证实,复合诱导子能使植物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提升 2-3 倍,这将进一步放大诺丽的市场价值。

四、结语

西南林业大学团队开展的 “诺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优化及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研究,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解锁了诺丽这一珍稀植物的产业化潜力。通过建立稳定的细胞悬浮系,成功破解了天然资源稀缺的瓶颈,为袖木醒二酚、巴戟醌等珍贵次生代谢物的高效、可持续获取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这些成分在风湿治疗、创伤修复、肿瘤辅助调理等方面的显著功效,与现代健康消费需求高度契合,有望推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领域产品创新。

未来,随着诱导因子优化、规模化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诺丽次生代谢物的产量将持续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相关产品将更广泛地走进大众生活。这项研究不仅为诺丽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珍稀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对推动天然药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诺丽,这一源于热带的 “健康瑰宝”,正通过生物技术的赋能,从稀缺资源转变为普惠大众的健康产品,开启天然健康产业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杨焱,杨朴丽,徐荣,等。不同诺丽种质外观性状与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J]. 热带作物学报,2017, 38 (1): 53-58.

[2] 吴田,蓝增全。基于 ISSR 技术研究诺丽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 22 (6): 617-623.

[3] 张志强,李永成。海巴戟天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试验 [J]. 广东农业科学,2014, 41 (4): 108-112.

[4] 陈永勤,朱蔚华,吴蕴祺,等。几种真菌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J]. 生物工程学报,1999, 15 (4): 522-524.

[5] 赵继鹏,杨淑慎。曼地亚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42 (1): 189-195.

[6] 高媛,孙牧笛,徐全智,等。苦豆子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J]. 江苏农业科学,2017, 45 (14): 27-31.

[7] 黄骐,何文锦,叶冰莹,等。诺丽 (Morinda citrifolia L.) 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3 (1): 87-90.

[8] 潘晓晴,吴田,蓝增全,等。诺丽茎段的离体再生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 42 (8): 20-24.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