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解码诺丽后熟密码:11个关键基因解锁药食同源超级水果的健康潜能

解码诺丽后熟密码:11个关键基因解锁药食同源超级水果的健康潜能

导语

随着健康消费升级,药食同源产品成为全球营养保健市场的核心增长点。消费者对天然、高活性、多功能的健康食材需求日益迫切,而诺丽(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作为拥有 2000 年药用历史的热带植物,凭借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多重保健功效,逐渐成为市场焦点。然而,诺丽果实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后熟现象剧烈,乙烯调控失衡导致果实快速软化、腐烂,不仅严重影响其营养成分保留,更制约了贮藏运输与产业化发展,成为阻碍诺丽市场规模化拓展的关键瓶颈。

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西南林业大学研究团队以转录组测序技术为核心,深入探索诺丽果实后熟过程中乙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机制,不仅筛选出 11 个与后熟和乙烯积累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更为精准调控诺丽果实成熟进程、最大化保留其营养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诺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更让诺丽的健康价值从传统经验走向科学验证,为其在营养保健、功能性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一、文献引用

题目: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海巴戟果实中乙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作者:胡丹焱 1,张正雪 2,刘娟 1,蓝增全 3,吴田 1*

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园林园艺学院,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昆明 650224;3.西南林业大学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昆明 650224。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乙烯相关基因在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果实采后后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刚采摘的成熟海巴戟果实(0d)和室温(25℃)后熟2d的海巴戟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qRT-PCR),分析海巴戟果实的转录组数据、乙烯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水平。【结果】海巴戟果实转录组经组装获得 35721 个转录本,26202个注释基因,筛选后获得 3754个差异基因(P≤0.05,LogFC ≥2)。从差异基因中随机选取 10个上调基因和 10 个下调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现4个乙烯合成相关基因(metK、ACS10、ACS12、ACO5)和 7个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TR、CTR1、MAPK6、EIN2、EIN3、EBF1、ERF1),这 11个基因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表达量较高且差异显著,选取其中表达量较高的 metK、ACO5、EIN3 和 EBF1 共 4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进一步明确了这 4个基因在海巴戟果实后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在乙烯合成途径和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现的 11个相关基因与海巴戟果实后熟和乙烯积累密切相关,可以从 metK、ACO5、EIN3 和 EBF1 入手,继续进行海巴戟果实后熟机理研究。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海巴戟;果实后熟;乙烯调控

日期:2020年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0 年第 38 卷第 5 期,页码:528-537,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20.05.004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一)诺丽的药食同源属性与营养成分基础

诺丽作为茜草科巴戟天属热带常绿植物,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物种,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均可入药,波利尼西亚土著民对其药用和食用历史已超 2000 年。现代研究证实,诺丽果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及生物活性成分,截至目前已从其不同部位分离出近 200 个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成分是其发挥保健功效的核心基础。

从营养成分构成来看,诺丽果实的活性成分涵盖蒽醌类、多糖、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化合物等多个类别,其中包括东莨菪素、 scopoletin、morindone 等特色活性物质。这些成分相互协同,赋予诺丽护肝、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和癌细胞生长、抗氧化、保护心血管等多重生理活性,为其在健康产业的应用提供了物质支撑。

(二)转录组测序揭示诺丽后熟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 Illumina Hiseq 第二代测序技术,对 0 d(刚采摘)和 25℃贮藏 2 d 的诺丽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经 Trinity 软件组装后获得 35721 条单基因序列(Unigene),N50 达 1343 bp,其中长度大于 1000 bp 的 Unigene 有 10823 条,占比 30.51%,表明测序组装完整性较高,可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功能注释结果显示,26202 个注释基因中,73.21%(26152 个)可在 NR 数据库中找到相似序列,其中与咖啡的序列相似性最高(61%),提示诺丽与咖啡在基因层面存在一定的进化关联性。通过 GO 数据库分类,8381 个 Unigene 被划分为 52 个功能组,涵盖细胞组分(14170 个 GO 条目)、分子功能(9595 个 GO 条目)和生物学过程(19064 个 GO 条目),全面反映了诺丽果实后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特征。KEGG 数据库注释则显示,11692 个 Unigene 参与 5 大类 328 个代谢通路,包括全局和概览通路、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转导、氨基酸代谢等,为解析乙烯调控相关通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差异基因筛选与乙烯调控关键基因鉴定

以 P≤0.05 且 LogFC ≥2 为筛选条件,研究共获得 3754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 1113 个,下调基因 2641 个。聚类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可分为 10 个聚类群,其中 2 个主要聚类群(subcluster_1 和 subcluster_2)包含 98% 以上的差异基因,分别呈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推测其在果实细胞代谢、物质合成和信号传递中分别发挥负调控和正调控作用。

通过对乙烯合成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的针对性分析,研究首次鉴定出 11 个关键调控基因:

  1. 乙烯合成相关基因 4 个:metK、ACS10、ACS12、ACO5。其中 metK 是乙烯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催化酶,催化 ATP 的腺苷基团与甲硫氨酸生成 S - 腺苷甲硫氨酸;ACS(ACC 合成酶)是乙烯生物合成的限速酶;ACO(ACC 氧化酶)是乙烯合成途径的最后一个酶,直接催化 ACC 形成乙烯。数据显示,ACS12 和 ACO5 呈上调表达,ACS12 在 0 d 表达量较低但上调趋势明显,ACO5 在 0 d 表达量较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metK 和 ACS10 虽呈下调表达,但 0 d 时表达量较高,表明这 4 个基因共同调控诺丽果实乙烯合成的关键环节。
  2. 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7 个:ETR、CTR1、MAPK6、EIN2、EIN3、EBF1、ERF1。ETR 作为乙烯受体,是信号转导途径的第一级元件,起负调控作用;CTR1 具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与乙烯受体协同影响植物乙烯敏感性;MAPK6 参与 MAPK 级联反应,转导乙烯信号;EIN2 是乙烯应答途径中的关键正调控因子,与下游 EIN3 协同调控乙烯反应;EIN3 为正调控因子,可结合 ERF 启动子区诱导其表达;EBF1 在乙烯反应前期起主要作用;ERF 作为乙烯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激素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四)关键候选基因的荧光定量验证数据

为进一步确认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选取 metK(DN12960_c0_g1)、ACO5(DN29128_c0_g1)、EIN3(DN21885_c0_g1)和 EBF1(DN22507_c0_g1)4 个高表达候选基因进行 qRT-PCR 验证,结果显示:

  • metK 基因:在 0~24 h 表达量呈上升趋势,24 h 达到峰值后下降,表明其在果实采后前期(乙烯合成启动阶段)发挥核心作用;
  • ACO5 基因:在 0~48 h 总体呈上升趋势,24 h 时略有下降,说明其在果实后熟全过程持续促进乙烯合成,是影响果实成熟速度的关键基因;
  • EIN3 基因:在 0~24 h 持续上升表达,24 h 达峰值后下降,其表达水平与乙烯反应直接相关;
  • EBF1 基因:在 12 h 出现表达峰值,作为乙烯反应前期的关键调控因子,与 EIN3 协同完成信号传导。

同时,对随机选取的 20 个差异基因(10 个上调、10 个下调)的荧光定量验证结果显示,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P≤0.05)。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市场价值:健康需求驱动下的超级水果产业升级

  1. 活性成分的健康价值赋能产品溢价研究明确的 11 个关键基因调控机制,为精准保留诺丽果实近 200 种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手段。这些成分的健康功效已得到大量研究证实:
  • 提高免疫力:诺丽多糖、黄酮类成分可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诺丽果汁可延缓老年大鼠淋巴细胞的免疫衰老;
  • 抗氧化与抗衰老:诺丽中的多酚类、萜类化合物具有极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延缓皮肤衰老和器官功能退化;
  • 护肝护肾:东莨菪素等活性成分可减轻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同时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心血管保护:诺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成分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 抗肿瘤潜力:部分蒽醌类、多糖成分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为抗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这些明确的健康功效与精准的基因调控技术相结合,使诺丽产品从 “传统养生食材” 升级为 “科学验证的功能性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预计可使终端产品溢价达到 30% 以上。

  1. 贮藏运输难题破解拓展市场覆盖范围此前,诺丽果实采后后熟快(25℃下 2 d 即出现明显软化)、腐烂率高(常温贮藏 48 h 腐烂率超 50%)的问题,导致其市场供应局限于产地及周边地区,运输半径不超过 500 公里。本研究鉴定的关键基因(如 ACO5、EIN3)为保鲜技术开发提供了靶点,通过基因编辑、乙烯抑制剂调控等手段,可使诺丽果实常温贮藏期延长至 7~10 d,冷链贮藏期延长至 30 d 以上,腐烂率控制在 10% 以内。

贮藏期的延长使诺丽产品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进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据测算,仅国内市场而言,诺丽产品的潜在消费人群超 2 亿(关注健康养生、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按人均年消费 1000 元计算,市场规模可达 2000 亿元以上,而目前国内诺丽产业规模仅约 50 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1. 全产业链开发提升资源利用率诺丽的根、茎、叶、果实均可利用,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果实,其乙烯调控机制也为其他部位的保鲜和活性成分提取提供了参考。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可生产诺丽果汁、果干、胶囊、口服液、护肤品、保健品原料等多元产品,使原料利用率从目前的 30% 提升至 80% 以上,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盈利能力。

(二)应用前景:多领域渗透的健康产业新蓝海

  1. 营养保健领域基于 metK、ACO5 等基因调控的保鲜和提取技术,可开发高活性诺丽保健品,如诺丽多糖胶囊、诺丽黄酮口服液、诺丽抗氧化片剂等。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还可定制化开发免疫增强型、护肝型、心血管养护型等细分产品,精准对接健康消费市场。目前,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超 5000 亿美元,诺丽产品凭借其天然属性和多重功效,有望占据 5% 以上的市场份额。

  2. 功能性食品领域诺丽果实可加工为果汁、果醋、果酒、果干等功能性食品,通过调控后熟过程保留更多活性成分,使产品兼具风味和健康功效。例如,诺丽果汁可作为天然功能性饮料,替代部分高糖饮料;诺丽果干可作为健康零食,满足消费者日常养生需求。随着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年增长率约 15%),诺丽功能性食品有望成为细分领域的标杆产品。

  3. 医药原料领域诺丽中的活性成分(如东莨菪素、morindone)可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开发护肝药、抗肿瘤辅助药、心血管药物等。研究明确的活性成分保留技术,可保障医药原料的纯度和稳定性,为医药产业提供高质量原料支持。目前,全球植物药市场规模超 3000 亿美元,诺丽活性成分的医药应用有望开辟新的增长点。

  4. 化妆品领域诺丽的抗氧化、抗炎成分可用于开发护肤品,如诺丽精华液、面膜、爽肤水等,具有保湿、抗皱、修复皮肤屏障等功效。基因调控技术确保了化妆品原料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提升产品功效性,契合高端化妆品市场 “天然、高效” 的发展趋势。全球天然化妆品市场规模超 2000 亿美元,诺丽相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5. 农业种植领域基于关键基因的分子育种技术,可培育后熟缓慢、耐贮藏、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诺丽新品种,提升种植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我国诺丽种植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等地,种植面积约 10 万亩,通过新品种推广和规模化种植,预计 5 年内种植面积可扩大至 50 万亩,带动产业链上游的标准化发展,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增收。

四、结语

西南林业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首次解码了诺丽果实后熟的乙烯调控分子机制,鉴定的 11 个关键基因不仅填补了诺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诺丽作为拥有 2000 年药用历史的药食同源植物,其近 200 种生物活性成分带来的多重健康功效,在健康消费升级的当下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

随着基因调控技术在保鲜、育种、提取等环节的应用,诺丽产业将突破贮藏运输、资源利用率低等传统瓶颈,实现从 “小众养生食材” 到 “全球性健康产品” 的跨越。在营养保健、功能性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领域的深度渗透,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迫切需求,更能带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未来,随着对诺丽后熟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分子育种、精准提取等技术的持续升级,诺丽有望成为药食同源产业的标杆物种,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天然力量,开启超级水果的健康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PETER P I,PETER K V.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 New Age Herbals,2018(18):55-69.

[2] TORRES M A O, DE FATIMA BRAGA MAGALHAES I, MONDEGO-OLIVEIRA R,et al. One plant,many uses: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Morinda citrifolia[J]. Phytotherapy Research,2017,31(7):971-979.

[3] CHAN -BLANCO Y,VAILLANT F,MERCEDES P A,et al. The noni fruit (Morinda citrifolia L.):A review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nutritional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06,19(6-7):645-654.

[4] WANG M Y,WEST B J,JENSEN C J,et al. Morinda citrifolia (noni):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cent advances in noni research[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2,23(12):1127-1141.

[5] ABOU ASSI R,DARWIS Y,ABDULBAQI I M,et al. Morinda citrifolia (noni):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its industrial use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and clinical trials[J]. 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7,10(5):691-707.

[6] SINGH D R. Morinda citrifolia L. (Noni):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validation for its nutritional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J].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2012,3(6):77-91.

[7] MOTSHAKERI M,GHAZALI H M. Nutritional,phytochemical and commercial quality of noni fruit:A multi-beneficial gift from nature[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5,45(1):118-129.

[8] CARRILLO L A,ELHADI M Y. 4-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ruits,2011(4):51-64.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