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基于粗多糖研究的健康宝藏饮品推广
诺丽果汁:基于粗多糖研究的健康宝藏饮品推广
导语
一、文献引用
文献基本信息
题目:西沙诺尼果汁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雪,杜丽平,李金霞,陈建国,张露,程池
单位:1.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2.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 100015
摘要:采用苯酚 - 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我国西沙诺尼果汁粗多糖的含量,并与大溪地诺尼果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西沙诺尼果汁粗多糖平均含量范围为 538.42 - 714.25 mg/100 mL,平均值为 630.34 mg/100 mL,大溪地诺尼果汁粗多糖平均含量为 525.56 mg/100 mL。西沙诺尼果汁粗多糖含量与大溪地诺尼果汁无明显差异。
关键字:西沙诺尼;诺尼果汁;多糖;大溪地
日期:2014 年
出处:《食品科技》2014 年第 39 卷第 10 期,页码 316 - 318
二、研究成果
(一)诺丽的基础认知
(二)粗多糖营养成分分析
李雪等学者研究显示,西沙诺尼果汁粗多糖含量丰富,不同生产批次有所差异,平均含量达 630.34 ± 69.42 mg/100 mL ;大溪地诺尼果汁粗多糖平均含量为 525.56 ± 127.52 mg/100 mL ,二者无明显差异 。这些数据说明,无论是西沙诺尼还是大溪地诺尼,其果汁都蕴含可观粗多糖,为诺丽果汁发挥健康功效提供物质基础。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市场价值
健康需求驱动:现代社会,亚健康状态普遍,消费者对能增强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的食品需求强烈。诺丽果汁中粗多糖具备免疫调节等活性,契合市场对 “健康食品” 的追求,可吸引注重养生、关注天然功能成分的消费群体,如健身爱好者、中老年人群、亚健康调理者等 。
差异化竞争优势:相较于普通果汁,诺丽果汁因粗多糖等独特营养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化。在果汁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这种差异化可助力诺丽产品打造独特品牌形象,从众多果汁品类中脱颖而出,抢占功能果汁细分市场份额 。
产业发展潜力:从原料种植看,诺尼在我国海南等地可种植,能形成本地原料供应优势,降低成本;从产品开发看,围绕粗多糖等营养成分,可开发诺丽果汁饮品、诺丽多糖提取物等多元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诺丽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创造可观经济价值 。
(二)应用前景 —— 基于粗多糖健康功效
免疫调节:粗多糖是诺丽果汁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成分。研究表明,多糖可刺激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病菌侵袭 。日常饮用含粗多糖的诺丽果汁,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感染等疾病发生几率,为消费者构建健康防护屏障 。
抗肿瘤辅助:虽不能直接作为抗肿瘤药物,但诺丽果汁中粗多糖展现出一定抗肿瘤潜力。如文献中提及相关研究,多糖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延长实验动物寿命等 。在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与康复阶段,合理饮用诺丽果汁,或可辅助增强身体抵抗力,改善身体状态,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营养干预思路 。
代谢调节:粗多糖在降血糖、降血脂方面作用显著。对于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诺丽果汁中的粗多糖可辅助调节血糖、血脂水平,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这类人群改善身体代谢指标,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契合当下慢性病防控的健康需求 。
四、结语
参考文献
[2] 苏文潘,吕平,韦丽君,等。海巴戟研究进展 [J]. 广西热带农业,2006,103 (2):37-39.
[3] 于纯淼,李熙斌,于栋华,等。海巴戟果实诺丽(NONI)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 (12):573-576,580.
[4] B J West,C J Jensen,J Westendorf,et al. A Safety Review of Noni Fruit Juice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5,71 (8):100-106.
[5] Anh Kim T Bui,Antony Bastic,Filomena Pettolino. Poly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the fruit juice of Morinda citrifolia (Noni)[J]. Phytochemistry,2006,67:1271-1275.
[6] 刘春兰,杨逸,何林,等。植物多糖药理作用研究方法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2004,24 (7):1725-1727.
[7] 戴朝莉,修国武,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 (5):60-62.
[8] 吕国英,范雷法,张作法,等。香菇多糖研究进展 [J]. 浙江农业学报,2009,21 (2):183-188.
[9] 姚永祥,商希礼。枸杞多糖的研究进展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1):5834-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