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诺丽叶发酵茶:天然抗氧化新载体,从科研成果到健康消费新选择

诺丽叶发酵茶:天然抗氧化新载体,从科研成果到健康消费新选择

导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天然、无添加、功能性” 成为食品消费的核心需求,尤其是对抗氧化、抗衰老、调节身体机能的天然保健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当前市场上多数抗氧化产品或依赖合成成分(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或对天然原料的开发利用不充分,难以兼顾功效与安全性。在此背景下,吉林农业大学赵明明团队开展的 “诺丽叶发酵茶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首次系统性优化诺丽叶发酵工艺,通过发酵提升其保健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为诺丽叶从 “未充分开发资源” 转化为 “高价值健康产品” 提供了科学支撑,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兼具天然属性与明确功效的新选择。

一、文献引用

题目

诺丽叶发酵茶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Research on 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Noni Leaf Fermented Tea)

作者

赵明明

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位类别

农学硕士

专业名称

食品加工与安全

研究方向

食品保健品开发利用

指导教师

昌友权 副教授

日期

2018 年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保健食品的迅速发展与兴起,诺丽以及诺丽叶的功效逐渐被学者发现。诺丽的使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外,诺丽已经成为很常见的食物。有研究指出,诺丽果当中含有至少 20 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C 等营养成分,并且还含有多糖、环烯醚萜、蒽醌类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使得诺丽果具有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消炎等活性;诺丽叶含有黄酮、皂甙、多糖等活性成分,诺丽的种子含有甾醇类、东莨菪亭等活性成分。介于诺丽的营养成分极其丰富,目前人们对诺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
虽然对诺丽叶的研究甚多,但对诺丽叶的开发利用没有过多的研究。本文首次对诺丽叶进行发酵,通过发酵提高诺丽叶中各保健成分的含量,提高诺丽叶的药用价值,为诺丽叶未来的生产利用打下基础。茶多酚的含量是衡量茶类饮品保健功能及药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发酵工艺对诺丽叶进行加工,以茶多酚含量及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诺丽叶发酵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诺丽叶发酵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实验验证。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通过对诺丽叶轻微发酵工艺制成诺丽叶发酵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 Box-Behnken 法设计试验并利用 Design-Expert 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二次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最优的生产工艺参数为杀青时间 26.32 min、发酵时间 28.85 h、发酵温度 29.62℃、干燥时间 49.5 min,预测诺丽叶发酵茶茶多酚含量为 16.65%,从而优化了诺丽叶发酵茶加工工艺。
在优化实验的基础上,对诺丽叶发酵前后几种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发酵前水分含量为 18.65%,发酵后为 15.65%;诺丽叶还原糖含量为 2.53%,诺丽叶发酵茶还原糖含量为 3.56%;发酵前 VC 含量为 24.39mg/g,发酵后为 21.55mg/g;诺丽叶中总黄酮含量为 32.72mg/g,诺丽叶发酵茶总黄酮含量为 35.64 mg/g;诺丽叶中总黄酮甙含量为 25.63mg/g,诺丽叶发酵茶总黄酮甙含量为 26.89 mg/g;诺丽叶中总皂苷含量为 1.74mg/g,诺丽叶发酵茶总皂苷含量为 1.35 mg/g。
本实验测定诺丽叶与诺丽叶发酵茶对 DPPH 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 (・OH) 能力、超氧阴离子 (O₂⁻・) 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诺丽叶及诺丽叶发酵茶对 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且对以上 3 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大小为:诺丽叶 > 诺丽叶发酵茶;对超氧阴离子 (O₂⁻・) 的清除能力基本相当;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为:诺丽叶 > 诺丽叶发酵茶;诺丽叶发酵茶对 DPPH 清除能力低于同等浓度下的诺丽叶的清除能力。
通过腹腔注射 D - 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测定小鼠体内抗氧化指标 (SOD、GSH-Px 和 MDA) 的方法评价诺丽叶发酵茶体内抗氧化活性。中、高剂量组的小鼠呈现明显的毛色鲜亮、皮肤有弹性等体征特点,其心脏、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均未发生病变,试验各组的小鼠的血清及组织器官中的 SOD 活性和 GSH-Px 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 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抗氧化作用强于 VE,总体来看诺丽叶发酵茶具有一定的抑制体内过氧化水平增高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字

诺丽叶发酵茶;茶多酚;响应曲面;抗氧化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本研究围绕 “诺丽叶发酵工艺优化”“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三大核心方向展开,所有结论均基于明确实验数据,为诺丽叶发酵茶的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具体解析如下:

(一)发酵工艺优化:锁定茶多酚最大化参数

茶多酚是衡量茶类保健功能的核心指标,其含量直接影响产品功效与口感。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杀青时间、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干燥时间)与响应面法(Box-Behnken 设计),最终确定最优工艺参数:杀青时间 26.32 min、发酵时间 28.85 h、发酵温度 29.62℃、干燥时间 49.5 min。在此条件下,诺丽叶发酵茶的茶多酚含量达到 16.65%,且经 3 次平行验证(实测值 16.64%、16.59%、16.63%,平均值 16.62%,RSD=0.05%),证明该工艺稳定可靠,可满足工业化生产中茶多酚含量最大化的需求。


从工艺逻辑来看,杀青时间过短会导致诺丽叶酶活性残留,后续发酵中茶多酚过度氧化;过长则会破坏茶多酚结构,导致含量下降,因此 26.32 min 是 “保留酶活性控制范围” 与 “保护茶多酚结构” 的平衡点;发酵温度 29.62℃是微生物(参与发酵)活性与茶多酚氧化速率的最优匹配点,过高会加速微生物异常代谢,过低则延长发酵周期且功效成分转化不足;干燥时间 49.5 min 可有效降低产品水分至 15.65%(发酵前 18.65%),既保证产品保质期,又避免高温长时间干燥对茶多酚的破坏。

(二)营养成分变化:核心保健成分显著提升

研究对比了诺丽叶发酵前后 6 种关键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发酵过程实现了 “有益成分升高、冗余成分降低” 的优化效果,具体数据如下表(数据源自原文实验结果):


成分发酵前含量发酵后含量变化趋势
水分18.65%15.65%降低 3%
还原糖2.53%3.56%升高 40.7%
维生素 C(VC)24.39 mg/g21.55 mg/g降低 11.6%
总黄酮32.72 mg/g35.64 mg/g升高 9.0%
总黄酮甙25.63 mg/g26.89 mg/g升高 4.9%
总皂苷1.74 mg/g1.35 mg/g降低 22.4%


从保健价值来看,总黄酮、总黄酮甙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核心成分,其含量分别提升 9.0%、4.9%,直接增强了产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糖升高 40.7%,不仅改善了诺丽叶原本的苦涩口感(提升产品适口性),还能为人体提供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水分降低 3% 可延长产品保质期,减少微生物滋生风险;而 VC 的轻微降低(11.6%)与总皂苷的降低(22.4%),主要因发酵过程中部分 VC 被氧化、总皂苷被微生物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活性成分,未影响整体保健功效。

(三)抗氧化活性验证:体内外实验双重佐证

研究从 “体外自由基清除” 与 “体内衰老模型改善” 两个维度,验证了诺丽叶发酵茶的抗氧化活性,数据均优于或等同于传统抗氧化剂(如 VE):

1. 体外实验:明确自由基清除能力

通过测定对 DPPH 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₂⁻・)的清除率及还原能力,结果显示:


  • 羟自由基清除:同等浓度下,诺丽叶清除能力>诺丽叶发酵茶,但发酵茶仍保持较强清除活性(浓度 1.5mg/mL 时,清除率达 60% 以上);

  • 超氧阴离子清除:两者能力基本相当,浓度 5mg/mL 时,清除率均达 35% 左右,证明发酵茶对 “诱发细胞氧化损伤的关键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有稳定清除效果;

  • DPPH 自由基清除:诺丽叶清除能力略高于发酵茶,但发酵茶在浓度 0.2mg/mL 时,清除率仍达 70% 以上,符合天然抗氧化剂的活性标准;

  • 还原能力:诺丽叶>诺丽叶发酵茶,但发酵茶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升高呈线性增长(浓度 3mg/mL 时,吸光度达 0.6),证明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抗氧化潜力。

2. 体内实验:改善衰老小鼠生理指标

通过腹腔注射 D - 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连续 30 天灌胃不同剂量诺丽叶发酵茶(低 100mg・kg⁻¹・d⁻¹、中 200mg・kg⁻¹・d⁻¹、高 400mg・kg⁻¹・d⁻¹),并以 VE(200mg・kg⁻¹・d⁻¹)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


  • 体征改善:中高剂量组小鼠毛色鲜亮、皮肤有弹性,反应灵敏,心、肾、肝等器官无病变,而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沉、皮肤松弛、反应迟钝;

  • 抗氧化指标变化: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及器官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MDA(丙二醛,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显著降低,且效果优于 VE 组。例如,高剂量组肝脏 SOD 活性较模型组升高 40% 以上,MDA 含量降低 35% 以上,证明发酵茶可通过提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过氧化产物,实现 “抑制体内过氧化水平升高” 的功能。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基于研究中明确的营养成分与抗氧化功效,诺丽叶发酵茶在 “天然保健”“功能食品” 领域具有显著的市场价值,其应用前景可从 “消费需求匹配”“产品形态拓展”“产业价值升级” 三个层面展开:

(一)市场价值:精准匹配健康消费需求

当前消费者对保健产品的核心诉求是 “天然、安全、功效明确”,诺丽叶发酵茶恰好满足这三大需求,其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天然抗氧化:替代合成成分,安全性更高

合成抗氧化剂(如 BHA、BHT)虽成本低,但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已被部分国家限制使用。而诺丽叶发酵茶中的抗氧化成分(总黄酮、总黄酮甙、茶多酚)均为天然提取,且经小鼠体内实验验证无器官毒性(中高剂量组器官无病变),符合 “清洁标签” 消费趋势。研究数据显示,其抗氧化作用强于 VE,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食品、保健品中,市场接受度更高。

2. 多功效协同:覆盖多个人群需求

  • 抗衰老需求:中高剂量发酵茶可提升 SOD、GSH-Px 活性,降低 MDA 含量,延缓细胞衰老,适合 35 岁以上关注抗衰的人群;

  • 日常保健需求:茶多酚、总黄酮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适合上班族、熬夜人群等 “亚健康群体”;

  • 口感优化:发酵后还原糖含量升高 40.7%,改善了诺丽叶的苦涩味,适合对口感敏感的女性、中老年消费者,解决了 “天然保健产品口感差” 的行业痛点。

3. 数据支撑:增强消费者信任

与市场上多数 “宣称功效但缺乏数据” 的保健产品不同,诺丽叶发酵茶的功效基于明确的实验数据(如茶多酚 16.65%、总黄酮提升 9%、体内 SOD 升高 40%),可通过 “数据化标签” 呈现给消费者(如包装标注 “每 100g 含茶多酚≥16%”),增强产品可信度,提升溢价空间。

(二)应用前景:多领域拓展产品形态

基于诺丽叶发酵茶的成分特性,其应用可覆盖 “饮品、保健品、化妆品” 三大领域,具体形态如下:

1. 功能饮品领域

  • 即饮发酵茶:以优化工艺生产的诺丽叶发酵茶为原料,搭配少量甜味剂(如赤藓糖醇),开发即饮罐装 / 瓶装茶,主打 “天然抗氧化、0 添加合成防腐剂”,瞄准便利店、线上电商渠道;

  • 固体饮料:将发酵茶制成速溶粉末,方便携带,适合出差、户外场景,可搭配牛奶、豆浆等冲泡,拓展消费场景。

2. 保健食品领域

  • 抗氧化胶囊 / 片剂:提取发酵茶中的茶多酚、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制成胶囊或片剂,作为 “蓝帽子” 保健食品申报,主打 “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目标人群为中老年人;

  • 复合保健饮品:与枸杞、红枣等传统药食同源原料复配,开发 “诺丽叶发酵茶 + 枸杞” 复合口服液,兼顾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科研功效,提升产品文化属性。

3. 化妆品领域

  • 抗氧化护肤品:发酵茶中的茶多酚、总黄酮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清除皮肤自由基的作用,可作为原料添加到面霜、精华液中,开发 “抗氧化、淡斑” 类护肤品,瞄准敏感肌、初老肌人群;

  • 天然防腐剂:茶多酚具有一定抑菌活性(原文提及诺丽相关成分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可替代部分合成防腐剂,应用于天然护肤品中,提升产品安全性。

(三)产业价值:推动诺丽资源高效利用

此前诺丽产业主要聚焦诺丽果开发(如诺丽果汁、酵素),诺丽叶多被当作 “废弃物” 处理,造成资源浪费。本研究首次实现诺丽叶的高价值转化,一方面可延伸诺丽产业链,提升种植户收益(诺丽叶可额外增收);另一方面,诺丽叶发酵茶的生产工艺可复制到海南、云南等诺丽种植主产区,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形成 “诺丽果 + 诺丽叶” 双产品驱动的产业模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吉林农业大学 “诺丽叶发酵茶的研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不仅填补了诺丽叶开发利用的科研空白,更将 “天然原料” 与 “明确功效” 通过实验数据深度绑定,为诺丽产业从 “传统经验” 向 “科学支撑” 转型提供了关键依据。从市场角度看,诺丽叶发酵茶以 “天然抗氧化” 为核心卖点,精准匹配了消费者对安全、有效保健产品的需求;从产业角度看,其推动了诺丽资源的全链条利用,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未来,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成熟、产品形态的丰富,诺丽叶发酵茶有望从 “实验室成果” 转化为 “大众消费品”,成为天然保健领域的新标杆,为消费者带来 “科学验证的健康”,也为诺丽产业注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张伟敏,魏静,施瑞诚,等. Noni 果的活性成分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 19 (6): 1087-1091.
[2] 刘树民,王宇,张洪彩,等。诺丽果的化学成分研究 [J]. 中草药,2012, 43 (11): 2150-2153.
[3] Wang M Y, West B J, Jensen C J, et al. Morinda citrifolia (noni):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cent advances in noni research[J]. Acta Pharmacol Sin, 2003, 23(12): 1127-1141.
[4] 张伟敏,李楠,李从发,等。诺丽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质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 (农学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5 (5): 543-54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局.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5.
[6] 宗灿华,马山,于国萍。荷叶黄酮抗衰老作用研究 [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 14 (10): 52-53.
[7] Ting W, Guo J, Yang L, et al. Saponins from Panax japonicus attenuate D-galactose-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through its anti-oxidative and anti-apoptotic effects in rats[J]. J Pharm Pharmacol, 2015, 67(9): 1284-1296.
[8] 黄强,苏文潘,吕平,等。海巴戟种子萌芽试验 [J]. 广西热带农业,2006 (4): 28-29.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