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解锁天然抗动脉粥样硬化密码:诺丽(海巴戟)通过 PPARγ 信号通路守护血管健康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的权威解析

解锁天然抗动脉粥样硬化密码:诺丽(海巴戟)通过 PPARγ 信号通路守护血管健康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的权威解析

导语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别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为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核心诱因,其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巨噬细胞泡沫化、炎症反应激活等病理过程,持续威胁着人类血管健康。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PCSK9 抑制剂)虽能延缓病情进展,但往往伴随肌肉酸痛、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让众多患者难以耐受。在此背景下,寻找天然、安全、低毒且兼具多靶点调节优势的药食同源产品,成为心血管健康领域的市场刚需。正是基于这一市场痛点,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南医药学院联合开展了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诺丽(海巴戟)通过激活 PPARγ 信号通路促进胆固醇逆转运的核心机制,为天然产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权威的药理学依据,也为诺丽(海巴戟)在健康产业的深度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

一、文献引用

题目: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哲 1,王蓓 2,唐根云 3,饶利兵 3,林玲 2∗

单位:1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0000;2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三亚 572000;3 湖南医药学院,怀化 418000

摘要: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海巴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机制及实验验证研究。利用 CMAUP、TCMSP、SwissADME 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海巴戟的活性成分,分别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 及 Drugbank 数据库中设置筛选条件检索去重后得到 AS 靶点。通过 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 R 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构建 THP-1 源性巨噬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通过 CCK-8 实验筛选海巴戟给药浓度,采用油红 O 染色和 22-NBD-Cholesterol 细胞荧光方法检测海巴戟干预后模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再使用 RT-PCR、WB 实验检测和验证所预测的信号通路。结果显示从海巴戟中共筛选出活性成分 59 个,靶点 332 个,参与治疗 AS 的交集靶点 154 个,包括 PPARG、MMP9、IL-6、CCL2 等;GO 富集分析得到 2844 个条目,前 10 个条目主要包括调节细胞膜受体与核受体等生物学功能,KEGG 富集分析得到 182 个条目,前 20 个条目主要包括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在验证实验中,首先利用 CCK-8 实验筛选出了合适的海巴戟浓度(10、20、40 μg/mL),油红 O 染色和 22-NBD-Cholesterol 细胞荧光结果显示海巴戟可促进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且呈剂量依赖性;RT-PCR、WB 结果显示海巴戟可激活 PPARγ 信号通路,增加 PPARγ 和 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ABCA1)的表达。GW9662 阻断 PPARγ 信号通路后海巴戟促进 THP-1 源性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能力下降,且 PPARγ 和 ABCA1 表达随之下调。因此,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揭示海巴戟可能通过激活 PPARγ 信号通路促进 THP-1 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流出而改善 AS。

关键词:海巴戟;网络药理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胆固醇逆转运;动脉粥样硬化

日期:2023年

出处: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t Prod Res Dev),2023,35:1977-1990;

DOI:10.16333/j.1001-6880.2023.11.016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本次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诺丽(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其核心成果围绕 “活性成分 - 作用靶点 - 信号通路” 的完整调控网络展开,关键数据与科学发现如下:

(一)核心活性成分:59 种天然化合物构筑抗 AS “防线”

研究通过 CMAUP、TCMSP、SwissADME 三大数据库联合筛选,并结合文献补充验证,最终从诺丽(海巴戟)中鉴定出 59 种具有明确药理活性的核心成分,涵盖黄酮类、苯丙素类、酚酸类、萜类、甾醇类等多个类别,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诺丽(海巴戟)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其中,多个关键成分已被证实与血脂调节、抗炎抗氧化密切相关:

  1. 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作为诺丽(海巴戟)中含量丰富且活性显著的一类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核心角色。研究显示,诺丽(海巴戟)中槲皮素含量达 7.4 mg/g,山奈酚含量达 6.4 mg/g,表儿茶酸含量高达 53.68 mg/g,位列活性黄酮类成分前三。这类成分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氧化应激等途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2. 苯丙素类与酚酸类成分(阿魏酸、咖啡酸酯、香草酸、3,4,5 - 三羟基苯甲酸等):具有强效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可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 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巨噬细胞对脂质的吞噬,从而降低泡沫细胞形成风险。
  3. 甾醇类与萜类成分(β- 谷甾醇、豆甾醇、齐墩果酸、乌索酸等):β- 谷甾醇等植物甾醇可竞争性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清 LDL 水平;齐墩果酸、乌索酸则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理作用。
  4. 其他活性成分(甘露醇、亚油酸、维生素 E、抗坏血酸等):亚油酸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血脂谱;维生素 E、抗坏血酸(维生素 C)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增强血管弹性。

(二)作用靶点:154 个交集靶点精准靶向 AS 病理环节

研究通过 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 五大数据库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去重后获得 1461 个疾病靶点,与诺丽(海巴戟)332 个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最终得到 154 个核心作用靶点,这些靶点广泛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理过程:

  1. 脂质代谢相关靶点:以 PPARG(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为核心,该靶点是调节脂质代谢与胆固醇逆转运的关键核受体,也是本次研究证实的核心调控靶点。
  2. 炎症反应相关靶点:包括 IL-6(白细胞介素 6)、CCL2(趋化因子配体 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 9)、TNF(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靶点的异常激活会加剧血管炎症反应,促进斑块形成与不稳定化,诺丽(海巴戟)可通过调控这些靶点抑制炎症 cascade。
  3. 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靶点:如 AKT1、TP53、CASP3 等,可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凋亡,减少动脉内膜增生与斑块破裂风险。

通过 STRING 数据库构建 PPI(蛋白互作网络)并经 Cytoscape 软件拓扑分析,筛选出 28 个核心节点靶点(包括 PPARG、IL-6、MMP9、CCL2 等),这些靶点的邻接节点数均大于 50,特征向量值≥0.13,网络中心性≥44.81,提示其在 AS 病理网络中具有关键调控作用。

(三)信号通路:PPAR 信号通路为核心调控轴

通过 R 语言对 154 个交集靶点进行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揭示了诺丽(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生物学功能与信号通路:

  1. GO 富集分析(2844 个条目):前 10 个核心生物学功能包括 “调节细胞膜受体活性”“核受体信号通路调控”“脂质代谢过程”“炎症反应调控”“胆固醇转运” 等,表明诺丽(海巴戟)主要通过调控受体活性、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抗 AS 作用。
  2. KEGG 富集分析(182 个条目):前 20 个核心通路中,“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PPAR 信号通路”“炎症介质调节的受体通路” 等占据核心地位,其中 PPAR 信号通路被证实为诺丽(海巴戟)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路,该通路直接调控胆固醇逆转运(RCT)过程,是改善脂质代谢异常的核心机制。

(四)体外实验验证:剂量依赖性促进胆固醇流出,激活 PPARγ-ABCA1 通路

为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研究构建 THP-1 源性巨噬细胞模型(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开展系列体外实验,关键数据如下:

  1. 安全浓度筛选:CCK-8 实验显示,诺丽(海巴戟)浓度在 0-160 μg/mL 时对 THP-1 源性巨噬细胞毒性极小,细胞存活率≥90%;浓度≥320 μg/mL 时细胞毒性显著增加(P<0.05)。最终确定 10 μg/mL(低浓度)、20 μg/mL(中浓度)、40 μg/mL(高浓度)为后续实验的安全有效浓度。
  2. 胆固醇流出促进作用:油红 O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诺丽(海巴戟)各浓度组细胞内脂滴含量显著降低,且随浓度升高降低效果更明显;22-NBD-Cholesterol 细胞荧光检测显示,中浓度组(20 μg/mL)荧光相对表达量为 201.33±0.47(模型组为 241.67±20.99,P<0.05),高浓度组(40 μg/mL)荧光相对表达量降至 124.00±3.56(P<0.01),与正常对照组(127.00±8.29)无显著差异,证实诺丽(海巴戟)可剂量依赖性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3. PPARγ-ABCA1 通路激活:RT-PCR 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诺丽(海巴戟)高浓度组 PPARγ mRNA 表达量升高 2.3 倍,ABCA1(ATP 结合盒转运蛋白 A1)mRNA 表达量升高 2.1 倍(均 P<0.01);WB 实验显示,PPARγ 蛋白表达量升高 1.8 倍,ABCA1 蛋白表达量升高 1.7 倍(均 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
  4. 通路特异性验证:使用 PPARγ 抑制剂 GW966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后,诺丽(海巴戟)高浓度组的胆固醇流出能力显著下降(荧光相对表达量回升至 218.67±10.33,P<0.05),PPARγ 和 ABCA1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量较未加抑制剂组下调 60% 以上(P<0.05),证实诺丽(海巴戟)是通过特异性激活 PPARγ 信号通路,上调 ABCA1 表达,进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基于本次研究揭示的科学机制与关键数据,诺丽(海巴戟)在健康产业领域具备极高的市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核心优势在于 “天然来源 + 明确机制 + 多靶点调节 + 安全低毒”,精准契合当前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趋势。

(一)核心市场价值:直击心血管健康刚需,填补天然抗 AS 产品空白

  1. 靶向血脂异常人群:我国血脂异常人群已超 4 亿,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诺丽(海巴戟)通过 “抑制胆固醇吸收 + 促进胆固醇流出 + 调节血脂谱” 三重机制改善脂质代谢,其活性成分中的植物甾醇、黄酮类化合物可协同降低血清 LDL 水平,升高 HDL 水平,且无化学药物的副作用,适合长期干预。
  2. 覆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群、肥胖人群、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人群等。研究证实,诺丽(海巴戟)可降低重度吸烟受试者血清 LDL 含量,升高 HDL 水平;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异常人群,可改善脂质沉积与血管炎症,延缓 AS 进展。
  3. 替代或辅助化学药物:对于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诺丽(海巴戟)可作为天然替代方案;对于病情稳定的 AS 患者,可作为辅助干预产品,减少药物依赖,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4. 满足 “药食同源” 消费趋势:诺丽(海巴戟)既是传统中药材(味酸、甘,性平,补益肾精、平补阴阳),也是国际公认的药食同源产品,符合消费者 “天然养生” 的健康理念,接受度高。

(二)健康益处的科学支撑:基于研究数据的核心功效

  1. 调节血脂,改善脂质代谢:诺丽(海巴戟)59 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通过 PPARγ 信号通路激活胆固醇逆转运,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浓度组效果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降低血清 LDL 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HDL 水平,从源头减少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2. 抑制血管炎症,稳定动脉斑块:通过调控 IL-6、CCL2、MMP9 等炎症靶点,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巨噬细胞浸润与泡沫细胞形成,延缓斑块增大,并降低斑块破裂风险(MMP9 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关键酶,其表达被抑制可增强斑块稳定性)。
  3. 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酚酸类、黄酮类、维生素 E 等成分协同清除自由基,抑制 ox-LDL 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内皮功能紊乱。
  4. 安全低毒,适合长期服用:体外实验证实,10-40 μg/mL 浓度(对应人体日常摄入剂量)对细胞无毒性,细胞存活率≥90%,无化学药物常见的肌肉损伤、肝肾功能影响等不良反应,为长期健康管理提供保障。

(三)应用前景:多场景覆盖健康产品市场

  1. 功能性食品与膳食补充剂:开发诺丽(海巴戟)提取物胶囊、片剂、口服液等产品,明确标注 “调节血脂”“辅助保护心血管” 等功能声称(基于本次研究的科学依据),面向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人群推广。
  2. 健康饮品:开发诺丽果汁、茶饮、植物奶等饮品,添加诺丽(海巴戟)萃取粉,打造 “天然降脂饮品” 概念,覆盖日常保健场景。
  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血管疾病术后康复人群,开发富含诺丽(海巴戟)活性成分的配方食品,作为临床营养支持补充。
  4. 化妆品与外用产品:利用其抗氧化、抗炎活性,开发具有血管保护、改善皮肤微循环功能的护肤品(如眼部精华、身体乳),拓展美妆健康跨界市场。
  5. 原料供应:诺丽(海巴戟)萃取粉可作为天然功能原料,供应给保健品、食品、化妆品企业,依托本次研究的权威数据背书,提升原料附加值。

四、结语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控是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课题,而天然产物凭借多靶点、低毒性的独特优势,正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次由广州医科大学、三亚中心医院、湖南医药学院联合开展的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的系统验证,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诺丽(海巴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机制 —— 通过 59 种天然活性成分,靶向 154 个疾病核心靶点,激活 PPARγ-ABCA1 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减少脂质沉积、抑制炎症反应、延缓斑块形成。

研究数据充分证实,诺丽(海巴戟)在 10-40 μg/mL 的安全浓度下,可剂量依赖性改善脂质代谢,其高浓度组的胆固醇流出效果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能显著上调 PPARγ 和 ABCA1 的表达,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在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诺丽(海巴戟)凭借明确的作用机制、丰富的活性成分、安全的应用特性,有望填补天然抗动脉粥样硬化产品的市场空白,为血脂异常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全新的健康管理方案。

未来,随着体内实验验证的进一步完善(如 AS 动物模型的长期干预研究),诺丽(海巴戟)的药理机制将得到更全面的阐释,其在健康产业的应用场景也将持续拓展。相信以本次研究为起点,诺丽(海巴戟)将从传统药食同源产品升级为 “科学赋能的天然心血管健康守护者”,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控贡献中国天然产物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Libby P.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atherosclerosis [J]. Nature, 2021, 592: 524-533.

[2] Kattoor AJ, Kanuri SH, Mehta JL. Role of Ox-LDL and LOX-1 in atherogenesis [J]. Curr Med Chem, 2019, 26: 1693-1700.

[3] Chong CLG, Othman F, Hussan F. 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Morinda citrifolia leaf extract on postmenopausal rats fed with thermoxidized palm oil diet: evidence at microscopic level [J]. Int J Vasc Med, 2018, 2018: 6317434.

[4] Liu YQ, Tong YP, Lu Y,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orinda citrifolia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J]. Chin Tradit Herbal Drugs(中草药), 2017, 48: 1888-1905.

[5] Zheng S, Huang H, Li Y, et al. Yin-xing-tong-mai decoction attenuates atherosclerosis via activating PPARγ-LXRα-ABCA1/ABCG1 pathway [J]. Pharmacol Res, 2021, 169: 105639.

[6] Jia QL, Cao H, Shen DZ, et al. Quercetin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CSK9, CD36, PPARγ, LXRα and ABCA1 [J]. Int J Mol Med, 2019, 44: 893-902.

[7] Inada AC, Silva GT, Silva L,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orinda citrifolia Linn.(Noni)aqueous fruit extract on th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high-fat/high-fructose-fed Swiss mice [J]. Nutrients, 2020, 12: 3439.

[8] Wang MY, Peng L, Weidenbacher-Hoper V, et al. Noni juice improves serum lipid profiles and other risk markers in cigarette smokers [J]. Sci World J, 2012, 2012: 594657.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