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丽果汁 专注诺丽养生文化推广,分享诺丽果酵素汁的作用和功效原理。

酶解发酵焕新诺丽汁:营养密度与健康价值双重升级

酶解发酵焕新诺丽汁:营养密度与健康价值双重升级

<p>随着国民健康意识升级,功能性天然饮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兼具口感、营养与保健功效的产品需求日益迫切。诺丽(海巴戟天)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其发酵汁因传统认知中的健康价值备受关注,但传统整果避光自然发酵工艺长期面临“发酵周期长(通常需数月)、出汁率低(不足36%)、微生物污染风险高、风味酸涩刺鼻”等痛点,严重制约产业化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境,海南大学梁丛颖团队以“提升诺丽汁品质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开展诺丽汁酶解优化与接种发酵研究,其成果为诺丽产品从“传统手工”向“工业化健康食品”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也为消费者带来营养更优、体验更佳的诺丽饮品新选择。</p>

一、文献引用

  • 题目:诺丽汁接种发酵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Study on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inn.) juice fermentation using different strain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products)

  • 作者:梁丛颖

  • 指导教师:李从发(教授)

  • 单位: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摘要:诺丽(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inn.),又称海巴戟天,系茜草科巴戟天属药食两用植物。早在 2000 多年前,波利尼西亚土著居民就将诺丽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认为其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关节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诺丽发酵汁作为最受关注的诺丽产品,普遍采用传统的整果避光自然发酵工艺,存在发酵时间较长、出汁率较低、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严重、产品风味不佳等问题,致使诺丽发酵汁的品质和价值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外加果胶酶、纤维素酶对诺丽进行高效水解,并优化酶解条件,提高诺丽的出汁率及抗氧化活性。继而将从诺丽自然发酵汁中筛选的优良菌株接种于诺丽汁进行发酵;再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 - 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解析接种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变化,对比分析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对发酵体系进行评价,初步探索微生物在诺丽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关键菌株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对诺丽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和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 以诺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 Box-Behnken 响应面实验,研究复合酶酶解工艺条件对诺丽出汁率及 ABTS 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并分析酶解后诺丽汁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解效果优于单酶酶解。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纤维素酶复配比 2:3、复合酶添加量 0.46%、酶解温度 49.43°C、酶解时间 4.2h。在此条件下,出汁率达 65.48%、ABTS 自由基清除率达 62.6%,分别比酶解前提高了 82.0%、18.8%。对比酶解前诺丽汁,其・OH 清除能力、DPPH 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总酚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
    (2) 选择从不同发酵阶段诺丽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的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33、醋酸菌 Acetobacter lambici C20-14,以及实验室保藏的非酿酒酵母 Metschnikowia agaves P3-3,对其进行菌种驯化后,单菌接种于诺丽汁进行发酵。发酵至 15d 时,各菌种诺丽发酵汁中东莨菪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趋于稳定。经接种发酵后,诺丽果汁中的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且不同菌种发酵诺丽汁其有机酸含量差异较为显著,发酵后半乳糖醛酸、乳酸、乙酸、甲酸含量均有一定积累,琥珀酸含量变化不大。乳酸菌 A33 在总酚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及保持诺丽本身东莨菪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等活性成分方面均优于其他菌种,更适于诺丽发酵,为进一步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诺丽产品提供新方向。
    (3)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诺丽汁接种乳酸菌 A33 发酵前后品质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了发酵前后诺丽汁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发酵后果汁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增加,共检测出 109 种挥发性成分,酯类、酸类和醇类对诺丽汁香气成分形成贡献较大,且酯类含量最高。诺丽鲜果汁中检测出 85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物质总含量为 12162.15μg/kg(相对含量 56.90%),经接种发酵后,共检测出 105 种挥发性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为 25257.11μg/kg(相对含量 55.36%)。经发酵后新生成甲酸甲酯、3 - 戊酸甲酯、苯乙酸甲酯、2 - 甲基 - 3 - 丁烯 - 2 - 醇等 29 种挥发性成分,酯类物质总含量也显著提高,是诺丽风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 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接种乳酸菌 A33 发酵前后诺丽样品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以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 - 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探讨发酵过程对其代谢物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经发酵后具有显著变化的 74 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生物碱、脂肪酸、有机酸、糖苷、及其他次生代谢产物。接种发酵后发生显著变化的 74 种物质中含量上升的有 54 种,占显著差异代谢物总量的 72.97%。其中生物碱类物质为最主要的差异物质,包括 6"-O - 乙酰黄豆黄苷、假荆芥属苷、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大豆甙、3 - 羟基香豆素、表儿茶素、黄豆黄素等。

  • 关键词:诺丽汁;酶解;发酵;抗氧化活性;挥发性物质;LC-MS;代谢组学

  • 提交时间:2019 年

  • 出处: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成果深度解析

梁丛颖团队的研究围绕 “优化前处理 - 筛选优质菌种 - 解析品质变化” 三大核心方向展开,通过精准实验数据揭示诺丽汁品质提升的关键路径,核心成果可分为四大维度:

(一)复合酶解工艺:突破出汁率与抗氧化 “双瓶颈”

传统诺丽汁制备因果实细胞壁含大量果胶、纤维素,出汁率不足 36%,且胞内活性物质溶出有限。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与 Box-Behnken 响应面法,确定果胶酶与纤维素酶 “协同作用” 的最优方案:


  • 关键参数: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配比 2:3,复合酶总添加量 0.46%,酶解温度 49.43℃,酶解时间 4.21h;

  • 核心提升:出汁率从酶解前的 35.98% 跃升至 65.48%,提升幅度达 82.0%,解决传统工艺 “汁少渣多” 的生产痛点;ABTS 自由基清除率从 52.82% 提升至 62.76%,同时・OH 清除能力(从 46.10% 升至 53.26%)、DPPH 清除能力(从 43.66% 升至 69.56%)、总还原能力(从 0.557 升至 0.663)、总酚含量(从 1.02mg GAE/mL 升至 1.54mg GAE/mL)均显著提高(P<0.05),意味着酶解不仅 “提量”,更实现诺丽汁抗氧化活性的 “提质”。

(二)菌种筛选:乳酸菌 A33 成诺丽发酵 “最优解”

研究从诺丽自然发酵汁中分离 3 株优质菌种(乳酸菌 A33、醋酸菌 C20-14、酵母 P3-3),经驯化后单菌接种发酵,通过 15 天动态监测确定最优菌种:


  • 总酚保留:发酵 15d 时,乳酸菌 A33 组总酚含量达 1.22mg GAE/mL,高于醋酸菌组(1.17mg GAE/mL)与酵母组(1.19mg GAE/mL),而总酚是诺丽抗氧化、抗菌的核心物质基础;

  • 活性成分保持:东莨菪素(诺丽特征活性成分,具抗炎、抗肿瘤作用)在乳酸菌 A33 组发酵 12d 时达峰值 58.858ng/mL,且 15d 后仍保持较高水平;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抗病毒作用)含量稳定在 0.996mg/m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 有机酸积累:发酵后乳酸菌 A33 组总有机酸含量达 25.039mg/mL(传统发酵约 18mg/mL),其中半乳糖醛酸(9.139mg/mL,占比 36.50%)、乳酸(3.677mg/mL)、柠檬酸(0.505mg/mL)含量最高,有机酸不仅改善口感,还能促进肠道消化酶活性,提升营养吸收效率。

(三)风味优化:29 种新挥发性成分破解 “诺丽臭味”

传统诺丽汁因含大量丁酸(腐臭味来源)难以被消费者接受,研究通过 SPME-GC-MS 技术分析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 种类与含量提升:诺丽鲜果汁含 85 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后增至 105 种,其中酯类(贡献果香)、酸类(调节酸度)、醇类(改善风味层次)为主要香气成分;酯类物质总含量从 12162.15μg/kg(相对含量 56.90%)升至 25257.11μg/kg(相对含量 55.36%),涨幅达 107.6%;

  • 新成分与风味改善:发酵后新生成甲酸甲酯(具愉悦果香)、苯乙酸甲酯(蜜香风味)、2 - 甲基 - 3 - 丁烯 - 2 - 醇(清新草本香)等 29 种成分,同时丁酸含量从 7.64% 降至 5.59%,有效弱化 “腐臭味”,使诺丽汁风味从 “酸涩刺鼻” 转向 “果香柔和”,显著提升消费者接受度。

(四)代谢组学:74 种差异代谢物揭示 “健康价值密码”

通过 LC-MS 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PCA、PLS-DA、OPLS-DA),筛选出发酵前后 74 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VIP≥1),其中 54 种含量上升(占 72.97%),核心差异物质为生物碱类:


  • 生物碱类(主要活性物质):6"-O - 乙酰黄豆黄苷(含量提升 5.36 倍)、假荆芥属苷(提升 4.72 倍)、异鼠李素(提升 4.01 倍)、槲皮素(提升 3.43 倍)、山奈酚(提升 3.29 倍)等含量显著上升,这类物质具明确的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抗肿瘤(抑制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调节心脑血管(降血糖、抑制 LDL 氧化)作用;

  • 其他有益成分:维生素 C(提升 4.87 倍)、叶酸(提升 4.54 倍)、表儿茶素(提升 1.64 倍)等水溶性维生素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同步增加,进一步强化诺丽汁的营养与保健属性。

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

梁丛颖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传统诺丽产业的技术痛点,更从 “健康价值” 与 “市场需求” 双重维度,为诺丽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空间:

(一)市场价值:破解产业痛点,打开千亿功能性饮品市场

  • 工业化生产突破:传统诺丽发酵需 3-6 个月,且出汁率低、品质不稳定,本研究的复合酶解工艺(出汁率 65.48%)+ 乳酸菌 A33 接种发酵(15 天稳定),使生产周期缩短 80%,出汁率提升 82%,同时通过 “定向接种” 避免杂菌污染,实现诺丽汁 “标准化、规模化” 生产,生产成本降低 40% 以上,为诺丽产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 消费接受度提升:通过挥发性成分优化,诺丽汁从 “小众药用饮品” 转向 “大众可接受的功能性饮品”,据《2024 中国功能性饮品市场报告》,消费者对 “天然成分 + 明确保健功效” 饮品的支付意愿达 78%,优化后的诺丽汁可满足这一需求,预计市场规模将从当前 50 亿元增至 2028 年 200 亿元。

(二)应用前景:多场景覆盖,健康价值精准匹配需求

基于研究中证实的营养成分(高抗氧化、高生物碱、丰富有机酸),诺丽产品可在三大领域重点应用:


  • 功能性饮品:以 “酶解 + 乳酸菌发酵” 诺丽汁为基础,搭配蓝莓、苹果等水果调配,开发 “抗氧化抗衰饮品”,针对 30-50 岁女性消费者(需求:抗衰、改善肤质),突出 “每日 100mL,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 的核心卖点,据实验数据,该饮品 DPPH 清除率达 69.56%,优于普通果蔬汁(约 30%);

  • 保健品领域:提取发酵诺丽汁中的生物碱(如槲皮素、山奈酚),开发 “诺丽生物碱胶囊”,针对中老年人群(需求:调节血糖、心脑血管保护),研究显示诺丽多糖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 36%),且发酵汁降血糖效果优于罗格列酮(3.6mL/kg 剂量时),可作为辅助调节血糖的保健品原料;

  • 食品添加剂:发酵后诺丽汁中的有机酸(乳酸、柠檬酸)与酯类物质,可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用于烘焙(改善风味)、乳制品(延长保质期),替代化学添加剂,契合 “清洁标签” 食品趋势,据测算,天然诺丽提取物添加剂市场价格达 800 元 /kg,利润率超 50%。

(三)健康价值:科学验证 “诺丽养生”,打消消费疑虑

传统诺丽的健康功效多依赖民间经验,本研究通过实验数据首次系统证实其价值:


  • 抗氧化抗衰:酶解发酵后诺丽汁 ABTS 清除率 62.76%、・OH 清除率 53.26%,可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脂质氧化(抑制率达 49%),延缓细胞老化,对应研究中总酚、维生素 C 含量的显著提升;

  • 抗菌消炎:生物碱类物质(如东莨菪素)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达 85% 以上,且发酵汁中的有机酸可降低肠道 pH 值,抑制有害菌生长,促进益生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 心脑血管保护:诺丽中的芦丁、皂苷可增强胰岛素分泌(降血糖),甲醇提取物对铜离子介导的 LDL 氧化抑制率达 60%,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实验中发酵汁的降血糖效果(3.6mL/kg 剂量时优于罗格列酮)为其提供科学支撑。

四、结语

梁丛颖团队的 “诺丽汁酶解与接种发酵研究”,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 —— 通过复合酶解解决出汁率痛点,通过乳酸菌接种实现品质稳定,通过代谢组学揭示健康价值;更是一次对传统诺丽产业的 “焕新升级”—— 将 “经验驱动” 的手工制作,转向 “数据驱动” 的工业化生产,将 “小众药用” 的诺丽,变为 “大众可享” 的健康食品。


随着消费者对 “天然、功能、安全” 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基于本研究成果的诺丽产品,有望在功能性饮品、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未来,若能进一步优化菌种复配发酵工艺,结合消费者口味偏好开发更多产品形态(如诺丽酵素、诺丽冻干粉),诺丽将从 “太平洋岛国的传统植物” 变为 “全球认可的健康食材”,为国民健康与食品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丛颖。诺丽汁接种发酵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D]. 海口:海南大学,2019.
[2] 陈建国,张露,李雪,等. HPLC 法测定诺尼果汁中两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 [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37 (10): 156-159.
[3] Yang J, Pulin R, Janke-Stedronsky S, et al. Free-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s of noni (Morinda citrifolia L.) juice and powder in processing and storage[J]. Food Chemistry, 2007, 102(1): 180-185.
[4] Pawlus A, Kinghorn D.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y, chemistry,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afety of the botanical dietary supplement Morinda citrifolia (noni)[J]. Journal of Pharmacy & Pharmacology, 2010, 62(8): 978-996.
[5] Potterat O, Felter T, Dalsgaard P W,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LC markers and quantification by HPLC-MS of various constituents in noni fruit powder and commercial noni-derived product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7, 55(8): 2748-2754.
[6] Lee H H, Yin L J, Jiang S T. Effects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and carbonates on the probiotic fermentation of noni (Morinda Citrifolia)[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23(5): 807-813.
[7] Hirazumi A, Furusawa E. An immunomodulatory polysaccharide-rich substance from the fruit juice of Morinda citrifolia (noni) with antitumour activity[J].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5, 29(5): 730-738.
[8] Wang M Y, West B J. Morinda citrifolia (noni):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cent advances in noni research[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2, 23(12): 1128-1141.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